【 鏤月裁雲間的恢弘美夢】

樹雕大師李凌雲(上圖)

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它像一塊無形的磁石吸引着世人投入其廣闊的懷抱;

這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殿堂,它以自己無與倫比的魅力,讓每一位藏家都歎爲觀止。

李凌雲樹雕作品——《中華七子》(上圖)

樹雕大師因材施藝,因勢象形,將樹木的天然之美經自己的妙手施藝而發揮至極致,猶如點石成金般地讓“枯木回春”。位於平頂山市大香山腳下、集成世界樹雕精品的大香山國學文化園,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鏤月裁雲間的恢弘美夢。

李凌雲在進行樹雕藝術創作(上圖)

這裏有一位奇人,他以實業家的步伐,勾畫着詩人的夢想。他是中國樹雕藝術創始人、大香山國學文化園的園長——李凌雲。他以其壯志凌雲的寬闊胸懷,以尊重自然、呵護生命尊嚴的獨有情結,將世上那些被砍伐的珍稀樹種,耗盡大半生心血蒐集起來,通過樹雕藝術創作,喚醒人類保護自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識。

樹雕藝術作品(上圖)

在中國人看來,木頭原本是有生命的,雕刻就是參悟木之生命最虔誠的儀式。在百餘種民間雕刻工藝中,“凌雲樹雕”是由李凌雲創造的全新藝術流派,是世界雕塑各流派中極負盛名的一種。看着巧奪天工的樹雕作品,我們不禁感嘆,一段樹木,經歷了怎樣的技藝才成器?一件樹雕,又承載着怎樣的時光雕琢?

偶然結緣,走上樹雕之路

初夏的陽光,柔和地輕撫漫山遍野嫩綠的葉芽兒,葉脈中,孕育着新的夢想,折射着豐收的盛景。我們就在這樣一個午後,在大香山國學文化園中初遇李凌雲——渾身上下散發着濃厚溫潤的舊世氣息的他,保留着一股民國傳承下來的儒雅和浪漫,語調溫和,眼波深處盛放着一片桃花源。

只要一空閒下來,李凌雲還習慣經常與收集回來的大樹“說說話”(上圖)

“在中國,樹代表着鄉根和鄉魂,我從小就對大樹有着深厚的感情。從事樹雕藝術創作這種想法,源於一次機緣。”談起自己的“凌雲樹雕”,李凌雲無限感慨:“早年我偶然在東南亞的伐木場裏看到,一棵棵幾個人才能合圍的大樹雜亂無章地堆放在一起,被侵蝕、被鋸解,流下的汁液有的像血液般鮮紅,淌了一地。我似乎都能聽見大樹的哀鳴呼號。”這觸目驚心的場景讓李凌雲暗下決心“拯救”這些大樹。但如何讓“枯木回春”,“化腐朽爲神奇”,李凌雲思索了很長一段時間:“讓它們升格爲藝術品,這纔是最好的出路。”此後,他開始走上了創作樹雕藝術的艱辛道路。一邊觀察思考,一邊自學一切與雕刻有關的知識。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顯得多渺小!”李凌雲感嘆(上圖)

“我轉換藝術家所處的位置和角度,從自主的創作者變爲大自然創造藝術的美容師。”在這個過程中,李凌雲開創了全新的藝術流派“凌雲樹雕”。以尊重自然、呵護生命尊嚴,進而創造藝術價值爲理論基礎。和其他樹雕藝術不同的是,李氏樹雕藝術創作所需的原材料不是活體,而是即將被鋸解掉的巨大樹木的軀幹,將那些已被破壞的以另外一種形式保存下來。

“枯木”在藝術大師的妙手回春下變成了明目善睞的美人(上圖)

“知道沉香木怎麼來的?這種熱帶樹木因爲被蟲蛀、被雷劈、被動物撞傷,傷口被真菌寄生,化膿。便激發自身“免疫力”抵抗侵襲,而分泌出樹脂。在這很漫長的過程中沉積下來的複合體,香氣迷人,而且能幫助睡眠……”每種樹木的生長特色,李凌雲都如數家珍,一塊又一塊的枯木,在他手裏有了生命,灌注了人類的靈性,涵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溫厚。

李凌雲向筆者介紹每種木頭的特性(上圖)

李凌雲之所以對樹雕如此執着,還因爲樹雕藝術是中華民族創造雕塑藝術的燦爛結晶,他說:“樹雕作爲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新形態,是我們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進入世界藝術之林,向世人展現樹雕藝術的魅力,讓世界知道我們創造的現代雕塑是多麼的輝煌。”

“妙手生花”(上圖)

談話間,聽到最多的就是“這是我畢生的心願”、“用一種方式讓這些大自然的瑰寶流傳下去”、“喚起大家對自然的尊重”等極具使命感的話,李凌雲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樹雕藝術的宏願和信心:“我就是想要把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做成。”

何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李凌雲解釋說,作爲創作原材料的樹木都是有上千年樹齡的古木,如金絲楠木、黃金樟、烏木等,不僅珍稀,而且不可再生,自然是“後無來者”。至於“前無古人”:“因爲這是一個全新的藝術流派,是中華民族對世界雕塑藝術的貢獻。”

“富麗堂皇”的殿堂,看盡樹雕歷史

博覽館最大的價值在於內部的藏品。參觀中,一雕一琢的方寸之間,會給來訪者帶來許多驚喜。

在平頂山市新城區大香山路東側,大香山國學文化園內,一棟頗爲恢弘的建築佇立當中——這就是“中國凌雲樹雕藝術文化博物館”,集收藏、研究、陳列三大功能於一體,於2013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其建築面積約10000多平方米,共展出各類樹雕精品千餘件。有“國寶”紅豆杉,“國木”金絲楠,而且還有緬甸黃金樟,“東方神木”烏木等世界名貴樹雕照像。樹齡少則百餘年,多則上千年,重達三至二十噸。作品均經著名雕刻大師打造而成,最高雕像達8米之高。藝術創作更具不可複製性,其價值難以估量。

步入展廳,首先撲面而來的是一隻振翅的雄鷹,外觀形態逼真,線條遒勁有力,讓參觀者切身感受到一種豪氣沖天、勃發向上的藝術感染力;

觀賞道兩旁站立的有溫文爾雅的老子、孔子肖像,老子雙臂大張,形象的展示出“雙臂一張,包攬萬物”道家的博大胸襟;孔子像背微彎,神態謙和,爲人們樹立了一個求學好問的形象;

還有用陰沉木雕刻的各種彌勒、羅漢,這在地下掩埋了萬年被發現的烏木,顯得尤爲珍貴。“日月精華入陰沉,天地靈氣蘊佛身”,似乎在這裏,只要心誠,就能如願……

展廳盡頭是一副長數十米名爲“人生百態”的作品,樹幹主體連綿起伏,細看之下,每個樹結居然都是一張人的臉孔,喜怒哀樂,無一重複,各個靈動逼真、精巧絕倫,人生百態,由此俱生。

禽瑞獸綴滿臨水軒窗,神衹護持畫棟雕樑……這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無聲地將久遠的歷史和傳說娓娓道來,有仙木作雕鏤,裝點出千百年傳承的風雅堂皇和逸趣雅韻。

無根之樹本到處都是,誰會對它們感興趣呢?但展廳中的樹雕,經過藝術的雕琢,足以表達重塑新生的憤怒、慰藉或嘲弄之音。它的每一項遺存,都有一種惟妙惟肖的姿態,每一種姿態都有藝術巨匠的設計,每一種設計,都構成了前後左右的和諧,每一種和諧,都使時間和空間安詳的對視,每一種對視,都讓任何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過。堪稱是一部向世人展示中國樹雕藝術發展演變和樹雕精品的生動教科書。

恢弘、大氣、華美,更有一股濃厚的人文氣息,許多人在參觀後均用“震撼”二字來形容這一“富麗堂皇”的殿堂。這一件件作品,如果單獨出現在某個地方,就足以讓人圍轉駐足,聚合在一起,會讓人產生時間太快,不及仔細觀看的感慨,並流連忘返於其中。

情繫桑梓,“深耕”文化旅遊

“初中畢業後,我就響應國家號召,作爲知識青年下鄉到平頂山。”李凌雲說。在李凌雲的記憶中,是這段知青歲月改變了他命運的軌跡。

李凌雲與筆者談起他的“平頂山情結”(上圖)

1969年,初中畢業後,李凌雲來到平頂山市魯山縣下鄉鍛鍊,併成爲當地軍工企業端“鐵飯碗”的工人。“17歲下鄉開始,平頂山就成了我第二故鄉,母親後來也跟着我一起生活。”李凌雲說。在隨後20多年中,他在企業擔任過軍代表,最後任軍工部門駐海南公司的總經理。據介紹,在魯山工作期間,李凌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自此在平頂山市安家落戶。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1998年,李凌雲從海南辭職回到了平頂山,與夫人一起致力於東南亞珍稀名木收藏,主要涉及金絲楠木、黃梨木、黃金樟等樹雕藝術品及原材料。2011年,李凌雲將個人收藏樹雕藝術品運回平頂山,投資建設“中國大香山國學文化園”和“大香山雕塑藝術研究院”。總投資100億元,佔地963畝。

李凌雲說,之所以將他的“凌雲根雕”放在平頂山,除了因爲這裏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召於平頂山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產業的雄偉氣魄、禮賢下士的謙虛精神、身體力行的表率態度和廣納賢才的寬廣胸懷 “這些原因深深感動着我,吸引着我,因此,我決心將平頂山打造成爲世界樹雕藝術之都。”

水岸新城——平頂山 左玉昆攝(上圖)

一個文化藝術展覽館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究竟有多大的意義?

在城市規劃者來看,這是一種“深耕”。平頂山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對平頂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具有重要意義。在旅遊市場極度豐富,旅遊目的參差不齊的今天,平頂山市果斷決定將“大香山觀音文化”和“樹雕文化”強強聯合,結合成“大香山文化”精品旅遊線路,提升旅遊體驗。

作爲平頂山文化旅遊名片,香山文化和樹雕藝術有獨特優勢和潛在發展優勢,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市委書記胡荃、市長周斌、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明新等多次到大香山國學文化園進行考察。

“大香山文化旅遊區不僅有基礎、有優勢,而且有後勁,前景可期。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站在全國同類文化產業項目發展前沿的高度來立項謀劃、推進實施。”早在2016年,平頂山市委書記胡荃在調研大香山文化旅遊區時就強調,大香山文化旅遊區是我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要不斷完善提升規劃,加快項目建設,打造精品景區,擦亮文化品牌。

2017年2月,平頂山市文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臺,着力推動“文化+旅遊”、“文化+現代農業”、“文化+互聯網”、“文化+金融”大融合,推動煤炭資源型城市向文化旅遊型城市轉型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依託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

市長周斌提出:“要立足於平頂山市優勢文化資源,以文化創新和文化融合爲切入點,以重點文化企業發展爲抓手,圍繞‘一核、兩帶、五區’的文化產業空間佈局和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明新說:“一定要深刻認識文化產業發展對我市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謀劃好、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這三大文化資源。”

李凌雲在館內進行日常維護(上圖)

關山初夜塵來洗,大江東去再揚帆。我們相信李凌雲的夢想終將實現,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平頂山,在“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也將會帶着嶄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朝着“近悅遠來的旅遊名城”目標不斷前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