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後漢書·臧洪傳》,時間是在獻帝永漢元年(公元189年),主人公是臧洪。原文如下:

邈即引洪與語,大異之。乃使詣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遂皆相善。邈既先有謀約,會超至,定議,乃與諸牧守大會酸棗。設壇場,將盟,既而更相辭讓,莫敢先登,鹹共推洪。

洪乃攝衣升壇,操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剪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一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洪辭氣慷慨,聞其言者,無不激揚。自是之後,諸軍各懷遲疑,莫適先進,遂使糧儲單竭,兵衆乖散。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張邈立即召見臧洪並與之交談,便請臧洪去見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結成了很好的關係。張邈之前與這些人有約定,正好張超趕到,大家就將計劃確定下來,又與各州州牧、郡守在酸棗召開大會,設置壇場,準備盟誓。但在盟誓當天,衆人相互推辭謙讓,沒有人願意首先登壇。最終,衆人都推舉臧洪主盟。

於是,臧洪整衣登壇,歃血盟誓說:“漢室遭遇不幸,皇綱失統。奸臣董卓趁機作亂,禍及皇帝和百姓。有識之士都擔心國家淪喪沒落,四海遭受傾覆。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人糾集義兵,共赴國難。凡是同盟之人,一定要認識一致,共同努力,以盡到臣子的節義。即便被斬首斷頭,也不會有二心。若有違背盟誓者,一定會丟掉性命,不會留下後代。皇天后土,祖宗神靈,都能明鑑。”臧洪言詞聲調慷慨激昂,聽到他言詞之人,莫不激動振奮。但是,諸侯們卻各自懷着猶豫之心,沒有人站出來願意先行進軍。不久之後,諸軍糧草儲備耗竭,將士們離散而去。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臧洪在盟誓中提到的“齊心一力”,意爲認識一致,共同努力。這也是由臧洪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的爭鬥進入了白熱化。先是以張讓爲首的宦官斬殺了外戚、大將軍何進,之後是袁紹等人誅滅宦官。一夜之間,外戚與宦官這兩大勢力灰飛煙滅。不過,隨着西北軍閥董卓進京,廢掉漢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爲帝,漢末朝廷淪爲傀儡。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發關東諸侯的憤怒,衆人組成聯盟向董卓發動進攻,這便是俗稱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不過,這個聯盟的創始人既不是袁紹也不是曹操,而是時任廣陵郡功曹的臧洪。無論從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因素來看,聯軍無疑都佔有優勢。但爲何最終無法獲勝呢?關鍵原因是各路諸侯不願在戰爭中消耗自己的實力,都想坐享其成,避而不戰,人雖多但心不齊,故此無法戰勝董卓。

參考書籍:《後漢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