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这些照片儿回顾历史,就看到了八国联军对中国人的横行霸道、蹂躏、烧杀掠抢。他望文生义他说:八国联军来北京,愚昧的北京人还帮助他们攻进皇城,以此来证明当时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今后一段时间,赵老师将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分门别类地讲述老北京文化。

今天,“旧京图说”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影像”之二。前几集没看到的朋友请在文末寻找链接。

主讲人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下面我要说一个不严谨、望文生义的一个实际案例。某教授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做一个节目时,说到了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拍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刚到北京的场景。

照片里有皇城墙、梯子、军人,也有老百姓。长辫子一看就是中国人,还帮着扶梯子。他望文生义他说:八国联军来北京,愚昧的北京人还帮助他们攻进皇城,以此来证明当时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实际上这是西安门北边儿的皇城墙。拍摄者是在皇城墙的里侧,拍的是八国联军的人由外面蹬着梯子上了墙之后,往墙里面下梯子。有中国人扶着。在这个照片之前,还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还没有中国人,只有外国军队。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1900年3月,义和团就已经闹起来了。清朝政府对各个外国大使馆,也不是太友好。法国大使馆以及天主教教会向政府求援后,法国在南洋的军队直接坐船赶到天津塘沽,再调派到北京来。8月16号,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外城、内城、皇城。

当时义和团打外国洋人的时候有个口号:叫“吃面不搁酱,专打交民巷,吃面不搁醋,专打西什库”。因为东交民巷是外国使馆区,基督徒、外国人就跑到了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来保命。其中,中国基督徒2000多人。中国的天主教教徒的则跑到了西什库天主教的北堂,大概有3000多人。

法国军队到皇城西北角,由外面往里爬梯子,里边儿接应的是法国的卫队,尽管人不多,也有枪。照片上能够看到在墙里面,深深的沟。这沟是法国军队让教民挖的,功能是防止义和团从外面打进来。

照片里接应的中国人,是信天主教的教民。北京闹义和团那会儿,对外国人叫老毛子;对信天主教、信基督教的中国教徒叫二毛子。义和团,不但杀老毛子,也杀二毛子。所以,这些教民们都逃到了西什库的天主教教堂。

这些教民不是普通老百姓,所以金一南教授望文生义了。我说的这件事有法国士兵的日记来证明,能够和照片对应上。

再比如说,前门楼子究竟是让八国联军炮火给轰塌的,还是让义和团烧老德记西药房给引燃的,现在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义和团给引燃的。但是仍有不一致的说法。以下照片很说明问题,明显能够看到,火是由南边儿着起来的。

大栅栏那一带,火势越来越大,烟也越来越浓,这几张照片连贯起来形成了一个证据链,前门箭楼是受波及被引燃的。

前门箭楼1900年6月16日被烧毁后的惨状。当时也没钱、也没人、也没有及时修复。

到1902年1月8日,慈禧回銮,朝廷的人为了让慈禧略微心里舒坦一点儿,就在前门城楼和箭楼的城台上,分别搭了个假的五牌楼来代替箭楼。

前门的城楼和箭楼,1904年年初开始修复,到1905年年末,基本上修复完毕。

1915年拍摄的正阳门。

当时北洋政府的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为了改善内城和外城之间的交通,他主持对正阳门的改建。他采取了德国人罗斯凯格尔的设计方案,把前门箭楼子增添了水泥、平遮护栏,箭窗上弄了弧形的遮沿儿,月墙的断面也增添了西洋的图案。

通过这张照片儿也可以看到:城墙铲没了,为了交通方便把前门的瓮城城墙给拆了。现在咱们看到的前门箭楼的改造工程是在1915年6月16号开始动工的,到1916年完工,至今有100多年了。

虽然前门箭楼不是八国联军轰毁的,可是他们也轰毁了几座北京的箭楼。

崇文门箭楼是八国联军中的英军炸毁的。

被炸毁后的哈德门

复建之后的朝阳门箭楼。朝阳门是八国联军中的日本军炸毁的。

这张照片是北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居民院子。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后,英国军队有一个人的日记记载:在这院子里,1个英国军人就杀害了27个中国人。

这两张,大家可以仔细看,一张是八国联军中的外国兵,搂着中国小姑娘,小姑娘吓得够呛。另一张,就动了刀、下了手。通过这些照片儿回顾历史,就看到了八国联军对中国人的横行霸道、蹂躏、烧杀掠抢。

(编者按:对于上面这组照片,老照片研究者枫影斜渡老师有不同的解读,欲知详情,请看本微信号第二条“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法国远征军北非步兵进行团(ZOUAVE)在华几张留影”,或者在后台回复“北非步兵”。)

老照片的收集,按我多年的经历,总结一下:

第一,就是看这老照片有没有收集的价值,值不值得收集;看照片上的信息量大不大,知识点都不多。

第二,你在收集的时候,要落实这张照片儿拍摄的时间、地点,被拍摄者是谁,记录下来。

第三,收集之后也不能轻信,还要自己核实。

第四,核实就要动用平时积累的一些知识。对于老北京发展、变化的时间点,烂熟于胸的话,那么就能够对这照片进行有效的分析。

第五,核实之后对于这些照片要分类的、妥善的保管,是相纸类的要翻拍。翻拍之后,存到电脑里。原件妥善保管,轻易不要动它。对于在网上下载的,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给照片分类。包括时间、地点、拍摄者、内容、有什么特点,你都得注明,都要写清楚。因为你要真是有几万张照片的话,不注明,就乱了。注明之后,给它分类,就分别的存储,也便于查找。同时要做电脑备份。这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