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顺义传说】晚清时期,临河村败家子许六拿黄瓜喂骡子!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顺义人更有义务、有责任把顺义祖先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顺义在线将为您整理发生在顺义大地上的那些传说或历史,尽请持续关注!

顺义临河村,有家姓许的财主,也不知道什么年月发的家,怎么发的家,传到晚清时期,已经成为顺义少有的大财主。

这一代传到许六,不知其名,外号“许六墩子”。只因为他上边有五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弟弟,人们都叫他许六。

也不知怎么的,他终生未娶,光棍一个人。爹娘留下的产业是他一生吃喝不尽的,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只知道他活到死,每天合两个元宝,花一个还能剩一个。

这年夏天,姐姐来看他,他想给姐姐烧水沏茶,无奈昨天刚下过雨,外面的柴火全湿了。许六墩子只好开柜,拿出大卷的银票(洋钱票)给姐姐烧水喝。

他姐姐说:“你这孩子,有钱也不能这么槽蹋呀!”许六说:“姐姐,你就坐那好好喝茶吧,咱们的家财就这么花还花不完哪”。

还有一年该收秋了,他个人闲着无事儿,到地里溜弯儿,走着走着,见两个小孩子争吵起来。

许六走过去问怎么回事,一个小孩子说:“我说我知道这大片棒子是谁家的,他说他也知道。我说你不知道,你说说是谁家的。他说是许六墩子家的,我就跟他嚷起来了”。

许六墩子问:“哪你说这大片棒子是谁家的?”小孩说:“是许六爷家的。”许六一听心里很高兴,忙说:“不对,是你家的。”

小孩神秘地凑到跟前小声说:“不是我家的,是许六爷家的”。

许六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小孩说:“我是村西路北老张家的”。

许六说:“好,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你爸爸,就说我许六爷说了,这大片棒子归你家了。”

就这样,几百亩的大片棒子送人了。到冬天,许六墩子在家闲着没事儿。一天,他想到城里去转转,于是他套好了骡子车,进城来到东直门脸儿,想找个饭馆打打尖,顺便喂喂牲口。

见一门脸有人出入,便下了车,走进屋去,这里原来是个鲜菜床子。他正要转身出来,忽听旁边两个人在那儿嘟嘟囔囔说着什么。

扭脸看是两个城里人在那买黄瓜,两个城里人也看着这个乡下农民,老棉裤,老棉袄,头戴毡帽头,脚穿破毛窝,腰里还系了一根破麻绳子,便有意讽刺道:“这顶花带刺的黄瓜,眼下这三九天,也就咱们城里人吃,乡下人恐怕见也见不到。”

另一个人撇着嘴说:“就是见了他也买不起。”说完还故意用斜眼看了看许六墩子。

许六墩子一听,这分明是在贬低自己。心里想,今天让这两个城里的小市民见识见识乡下的有钱人。

许六爷说:“掌柜的,您这黄瓜多少钱一斤?”这么一问,旁边儿那两个买黄瓜的就直撇嘴。

掌柜忙说:“客官,我们这是暖洞子的黄瓜,论对卖,不论斤。”意思是说,这是贵重产品,您就别问了。

许六墩子明白了,怕我买不起。仔细一看,这黄瓜都是一推来长,顶花带刺,码的非常整齐,湛清碧绿,真是好看,马上说:“你这黄瓜好,我见过,你论对卖也行,你就说你这有多少,我包了!”

掌柜的一听这话硬,不敢怠慢,忙说:“新到的货,这儿一筐,后边还有一筐。”

许六墩子用手一指说:“看见外边的骡子车没有?”掌柜的忙说:“看见了,让伙计给您装车上?”

许六爷说:“装车干嘛?我们乡下人不吃这个,我们都把它喂骡子。”伙计们急忙将两筐顶花带刺的嫩黄瓜抬到外边喂骤子。

许六墩子掏出两个元宝放在柜台上,说:“算账!”掌柜露出一副欣喜若狂的脸赶忙跑过说:“客官,一个也用不了,您这个票面太大了,我们这找不开,稍候,我到对过银号给您兑换了。

伙计们,给这位客官,让坐湖茶。”许六墩子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这两个小市民,两个城里人望着许六爷目瞪口呆。说来也巧,两个贫嘴多舌的小市民昨夜没作好梦,想出来夸谝找点便宜,结果让这个乡下的败家子儿给讦个对头弯。

【延伸史话】

自从社会产生了剩余价值,不劳而获的“败家子儿现象”就出现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不会创造财富,只知道挥霍浪费。

这个故事提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人为什么要创造财富?创造出财富干什么?正确的回答,剩余财富要回报社会,建设公益事业。

———— /顺义百事通/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