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順義傳說】晚清時期,臨河村敗家子許六拿黃瓜喂騾子!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世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順義人更有義務、有責任把順義祖先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順義在線將爲您整理發生在順義大地上的那些傳說或歷史,盡請持續關注!

順義臨河村,有家姓許的財主,也不知道什麼年月發的家,怎麼發的家,傳到晚清時期,已經成爲順義少有的大財主。

這一代傳到許六,不知其名,外號“許六墩子”。只因爲他上邊有五個姐姐,他是最小的弟弟,人們都叫他許六。

也不知怎麼的,他終生未娶,光棍一個人。爹孃留下的產業是他一生喫喝不盡的,具體有多少,誰也說不清。只知道他活到死,每天合兩個元寶,花一個還能剩一個。

這年夏天,姐姐來看他,他想給姐姐燒水沏茶,無奈昨天剛下過雨,外面的柴火全溼了。許六墩子只好開櫃,拿出大卷的銀票(洋錢票)給姐姐燒水喝。

他姐姐說:“你這孩子,有錢也不能這麼槽蹋呀!”許六說:“姐姐,你就坐那好好喝茶吧,咱們的家財就這麼花還花不完哪”。

還有一年該收秋了,他個人閒着無事兒,到地裏溜彎兒,走着走着,見兩個小孩子爭吵起來。

許六走過去問怎麼回事,一個小孩子說:“我說我知道這大片棒子是誰家的,他說他也知道。我說你不知道,你說說是誰家的。他說是許六墩子家的,我就跟他嚷起來了”。

許六墩子問:“哪你說這大片棒子是誰家的?”小孩說:“是許六爺家的。”許六一聽心裏很高興,忙說:“不對,是你家的。”

小孩神祕地湊到跟前小聲說:“不是我家的,是許六爺家的”。

許六問:“你是誰家的孩子?”

小孩說:“我是村西路北老張家的”。

許六說:“好,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訴你爸爸,就說我許六爺說了,這大片棒子歸你家了。”

就這樣,幾百畝的大片棒子送人了。到冬天,許六墩子在家閒着沒事兒。一天,他想到城裏去轉轉,於是他套好了騾子車,進城來到東直門臉兒,想找個飯館打打尖,順便喂喂牲口。

見一門臉有人出入,便下了車,走進屋去,這裏原來是個鮮菜牀子。他正要轉身出來,忽聽旁邊兩個人在那兒嘟嘟囔囔說着什麼。

扭臉看是兩個城裏人在那買黃瓜,兩個城裏人也看着這個鄉下農民,老棉褲,老棉襖,頭戴氈帽頭,腳穿破毛窩,腰裏還繫了一根破麻繩子,便有意諷刺道:“這頂花帶刺的黃瓜,眼下這三九天,也就咱們城裏人喫,鄉下人恐怕見也見不到。”

另一個人撇着嘴說:“就是見了他也買不起。”說完還故意用斜眼看了看許六墩子。

許六墩子一聽,這分明是在貶低自己。心裏想,今天讓這兩個城裏的小市民見識見識鄉下的有錢人。

許六爺說:“掌櫃的,您這黃瓜多少錢一斤?”這麼一問,旁邊兒那兩個買黃瓜的就直撇嘴。

掌櫃忙說:“客官,我們這是暖洞子的黃瓜,論對賣,不論斤。”意思是說,這是貴重產品,您就別問了。

許六墩子明白了,怕我買不起。仔細一看,這黃瓜都是一推來長,頂花帶刺,碼的非常整齊,湛清碧綠,真是好看,馬上說:“你這黃瓜好,我見過,你論對賣也行,你就說你這有多少,我包了!”

掌櫃的一聽這話硬,不敢怠慢,忙說:“新到的貨,這兒一筐,後邊還有一筐。”

許六墩子用手一指說:“看見外邊的騾子車沒有?”掌櫃的忙說:“看見了,讓夥計給您裝車上?”

許六爺說:“裝車幹嘛?我們鄉下人不喫這個,我們都把它喂騾子。”夥計們急忙將兩筐頂花帶刺的嫩黃瓜抬到外邊喂驟子。

許六墩子掏出兩個元寶放在櫃檯上,說:“算賬!”掌櫃露出一副欣喜若狂的臉趕忙跑過說:“客官,一個也用不了,您這個票面太大了,我們這找不開,稍候,我到對過銀號給您兌換了。

夥計們,給這位客官,讓坐湖茶。”許六墩子用陰冷的目光看着這兩個小市民,兩個城裏人望着許六爺目瞪口呆。說來也巧,兩個貧嘴多舌的小市民昨夜沒作好夢,想出來誇諞找點便宜,結果讓這個鄉下的敗家子兒給訐個對頭彎。

【延伸史話】

自從社會產生了剩餘價值,不勞而獲的“敗家子兒現象”就出現了,共同的特點是他們不會創造財富,只知道揮霍浪費。

這個故事提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人爲什麼要創造財富?創造出財富幹什麼?正確的回答,剩餘財富要回報社會,建設公益事業。

———— /順義百事通/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