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本报记者 何欢

强基础

硬化道路11公里,建饮水安全工程3处

兴产业

发展核桃1000亩、花椒300亩

过去,“山高坡陡路难行,收水栽秧全靠天”,是平昌县镇龙镇天鹰村的真实写照;村内无产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是天鹰村面临的困境;全村492户1810人中,贫困户占114户497人。

“我们村与万源、通江接壤,是典型的“三边村”(边远、边角、边界)。”村党支部书记何爱君说,转变发生在2016年,当时刘明从镇龙镇选派到天鹰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筑路兴水,因户施策发展产业,使昔日的“三边村”蝶变为幸福美丽新村。

筑路兴水

夯实脱贫基础

天鹰村脱贫攻坚的第一步放在了交通建设上,硬化村道路、协调建设手续、争取建设资金……然而,施工队伍到位准备硬化时,却遇到了“拦路虎”。“不把以前下欠的工程款结清,想修路门儿都莫得!”以前的包工头堵在了公路上。天鹰村至镇龙镇的一段公路,一直没有清偿路基工程的债务。刘明和村干部费尽千言万语,终于说服了包工头。

刚请走“拦路虎”,又遇到难解的结。“你们村干部讲道理不?损了我5棵树,必须赔偿5000块钱,才准继续修。”一位50多岁的村民躺在公路上咒骂干部,向刘明要钱。原来在路基工程打片石时,打断了这位村民的5棵树,他狮子大开口要村里赔偿。

“我们这地方,山高坡陡,环境恶劣,修路时难免会有树木损坏……但你想,如果路修好了,你这山里以前只能烧柴的树都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做人做事要往前看。”无数次的开导劝解,村民动心了,不再阻拦,还积极投身到公路建设中。

目前,全村硬化道路达11公里,构建起了外达内畅的村组公路网;在建路的同时,采用“小集中+大集中”供水模式建饮水安全工程3处,实现24小时供水。

兴办产业

撬开致富大门

初夏时节,天鹰村的山山卯卯,1000亩核桃树枝繁叶茂;村民的房前屋后,300亩花椒树幼苗长势良好……

产业兴,百姓富。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目标,刘明协调项目资金20多万元采购核桃苗,亲自带人去外地进行种苗考察、技术咨询、对接销售市场等,发动村社干部群众开荒打窝子,栽植核桃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使天鹰村不仅实现了产业“零突破”,还给村民提供了务工挣钱的机会。

“在闲暇时候,我就去园区务工,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块钱。”老实憨厚的村民苟汝中笑呵呵地说。当初动员他种植核桃树时,他思想保守,不愿意出让自家土地。“种玉米、红苕能填饱肚子,核桃能当饭吃吗?”苟汝中满腹牢骚。经过刘明无数次上门做工作,苟汝中投身到发展核桃产业中。现在,他一天挣60多元,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核桃树从栽下到挂果最低需要3到5年时间。为让村民能及时持续增收,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刘明决定采用“大产业+小微经济”模式,鼓励贫困户发展“小椒园”“小禽园”“小鱼池”等五小经济,引导农户入股种植养殖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

如今,天鹰村家家户户都发展起了小微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撬开了致富大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