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報警信號”

1、早期症狀

與進食種類無關,食管會有異物感,食物下嚥會有哽咽感和停滯感。

2、中晚期症狀

食物越喫越軟爛,喝水都覺得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有時還會咳血;上腹部隱痛不適,胸骨後刺痛。

醫生表示,出現以上症狀時,要及時去醫院做胃鏡檢查,以排除前期病變的可能性。

而對於食管癌的高危人羣,如

①食管癌的高發地區如河北、山西、四川、福建等;

②有食管癌家族史;

③有慢性胃炎等上消化道症狀;

④有吸菸、酗酒的習慣,喜食過熱過硬的食物;

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者;

⑥年齡超過40歲。

食管的“天敵”?

1、過硬、過燙、辛辣的飲食

過硬過燙和刺激性的食物都會對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損傷,可直接在食管黏膜上留下瘢痕,而食管有自我修復功能,輕微損傷,3-5天就能恢復;但若長期循環於損傷修復中,病竈就會增生,良性細胞可變異爲惡性細胞,食管癌也就悄然靠近了。

2、醃、燻、炸或發黴的食物

醃製類的食物,食用不當易產生亞硝酸類的致癌物;煙燻類、烘烤類食物若焦化,易帶有苯並芘類致癌物;澱粉類食品經過煎炸、燒烤等高溫製作還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而發黴、腐爛的食物易帶有黃麴黴素。

這些食物所帶有的有害物質會對食管黏膜造成化學性損傷,形成點狀病變。若致癌因子長期助攻,病變面積就會增大,甚至癌變。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改正喜食熱食、硬食、辛辣食物的習慣,少喫醃、燻類食物,而對於黴變食物則應該立即扔掉。

3、口腔細菌

口腔的衛生情況差,寄居在口腔中的細菌會進一步侵害食管黏膜,增加食管癌的發生幾率。

因此,有口腔炎症、口腔潰瘍的人羣更要注意平時對口腔的衛生管理。

4、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物質,當人反酸時,胃酸就會向上接觸並腐蝕食道黏膜,出現潰瘍,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吞嚥困難等問題;而當胃酸反流腐蝕食道黏膜時,我們的胃黏膜也會往上爬,若上爬高度超過3公分,就會造成巴瑞特食管,癌變率在10%左右。

而以下幾點易造成胃酸反流:

進食過晚

食物消化需要4小時左右,睡前進食會導致胃酸反流;而剛喫完就躺下也會導致反流。

建議:睡前3小時內不進食,喫完飯後站立半小時。

產氣食物喫得太多

番薯、土豆、板栗等產氣類食物,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或胃酸反流。

右側臥位

食管位置較居中,胃偏左,右臥時就會有部分胃液倒流到食管中,特別是喫得比較飽的時候,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黏膜的損傷、潰爛。

建議:睡易反酸羣體,建議左側臥,可以將牀頭抬高10-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