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任正非,2018.7.18

▪ 來源:華爲心聲社區

▪ 喬諾商學院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 關注喬諾之聲,做行業領導者(ID:geonol)

總 裁 辦 電 子 郵 件

電郵講話【2018】072號 簽發人:任正非

2018年7月18日

在人工智能和雲的建設上,華爲公司落後於時代,但是我們現在不能泡沫化地追趕。

雲,我們的追趕方法是做“黑土地”,打通基礎平臺,讓千萬家公司都可以來這塊“黑土地”上種“莊稼”。

人工智能,我們有兩條路:聚焦在產品智能化和內部管理服務的持續改進與自動化、智能化上。

我們應首先依託人工智能改進內部管理,提升內部效率,這個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成功率可能會較高,逐步積累起信心和後備專業人員力量。這樣在主航道產品有成功的突破後,可持續不斷從後備隊伍中抽調力量補充投入進產品智能化去,爲產品開發輸送後備人才。

我們要有重點的一塊塊突破,不要全面鋪開,所以公司選了GTS(全球技術服務)和財經作爲內部管理改進試點,持續不斷地投入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的力量,擴大人工智能的後備隊伍,從單點突破到多點突破,進而橫向拉通。

目前我們看到了一些GTS的試點成果,比如非洲地區的網規網優和基站規劃設計確實有進步,感謝弟兄們的努力。

今天的彙報,我把2012實驗室的科學家和相關部門都請來了,聽聽你們試點做了什麼、有什麼成果、有沒有好的經驗。科學家們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想法,在整體架構和方案設計上給以指導,也討論一下這些實踐的思路能否匯聚起來、提煉出來,爲公司未來的人工智能應該怎麼做提供思路。

我先從片面的角度談幾點,希望各個部門能夠看到這些問題。

一、GTS人工智能在交付上取得了單點突破,是可喜可賀的。從單點突破到橫向拉通道路還很漫長,把財經和供應鏈捲進來,一起理解交付的概念,以站點爲單位綜合性鋪開。

單純的交付觀點,好像把設備安裝好就結束了。我們現在要求要實現站點綜合效益管理。我們要從盯着交付成功,轉移到實現站點效益成功上來,財務與供應鏈同時要捲進來。在工勘階段,我們應在完成工程設計的同時完成項目預算的編制;在交付履行階段,我們要在交付的同時及時開票和完成項目覈算。

2017年,我曾在諾亞方舟實驗室使能工程部成立會上講話,其實當時心裏很忐忑,不知道能不能突破。我們先抓住GTS和財務來改革,把千軍萬馬壓在這上面,這方面有確定的目標,至少能解決內部工作效率和數據透明問題,敢於在這方面囤積千軍萬馬,同時也給未來產品的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戰略後備軍。如果首先在產品領域集中幾千人,萬一失敗,這幾千人如何養?

現在我們有信心步子再大一些。

今天來看,GTS取得了一些單點突破,單點突破對公司非常有意義,增強了我們在人工智能發展的信心。

比如,工勘平均每年有幾十萬個站點,每個站點又涉及幾十到上百設計文檔和表格,大量數據都是在重複填表,人工耗費極大。把工勘變成數字化、自動化,我們就能逐步提高效率,就是人工智能。

我們不要糾結於模糊問題,智能化纔是人工智能的社會定義,不要在乎社會對這項工作的評價標準。

偉大是誰評定的?是我們自己,不需要別人來評價。

晚會上你們找幾株蘆葦別在屁股上,就“尾”大了;

我們提高效率讓職級、獎金不喫虧,就偉大了;

一時受委屈,回家用蘿蔔刻個章自己表彰一下,明天更偉大。

我們自己說偉大就偉大。只要我們將大量的重複勞動自動化,提高了效率,就是我們的期望。

但是,你們今天講的都是交付和維護,還沒有包含預算、覈算、供應。我曾在Fellow及部分歐研所座談會上提到,現在我們要從單點突破走向多點突破,然後橫向拉通。

什麼叫“橫向拉通”?

第一,工勘把預算、供應拉通。

現在你們只是解決了GTS的交付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財經的項目預算問題,供應一次到位的效率也沒有明顯提升。工勘能否把財務和供應鏈拉通?我認爲,財經至少要選10個PFC捲入進來,供應鏈也要卷一些骨幹進來,組成混合以站點爲單位的混合人工智能應用團隊,以提高工勘效率的同時,完成可交付性自動評估,生成供應計劃,以及實現項目概算的自動編制。

第二,開票把覈算拉通。

按DU覈算,我們每年至少爲200多萬個點開票,每個點又是幾百張表格。項目覈算要在開票的同時完成項目實時經營情況的核算,開出給客戶的發票和收到供應商的發票要自動形成項目的損益。

第三,人工智能在某個領域的應用,是單點突破;人工智能在某幾個領域的協同應用,就是橫向拉通。

木桶短板的原理,使得人工智能在多個領域的協同應用,如以站點爲單位,將項目管理、交付管理、財務管理融合改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某一段流程的整體工作效率。

二、吸收內外部優秀人才,壯大華爲人工智能的戰鬥隊和戰略預備隊,支撐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廣和維護。

1、人工智能的戰鬥隊要廣泛吸納有經驗的專業人才。

我們已經把網絡安全、隱私保護作爲公司最高綱領,確保用戶利益不受侵犯,公司整個產品架構會面臨變化。在人工智能問題上,我們要吸納大量有經驗的員工上戰場,逐步積累起一個龐大的人力隊伍,在網絡重構中作爲生力軍。

第一,公司各大部門精簡的技術專家和管理幹部,大量湧進到人工智能這支突擊隊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需要算法專家,更需要有業務經驗的幹部、專家。將來推廣和維護還需要更龐大的隊伍。

第二,國內的人工智能正在泡沫化,可以招聘社會上的算法專家,也包括失敗了的算法專家。

爲什麼失敗的人也偉大?他的理想可能很大,但是原來的平臺小,不容易成功,到了我們這個大平臺,可能就如魚得水。

這樣,公司業務專家和業界算法專家結合起來,能不能把我們複雜的管理智能化?

第三,我們不僅招聘測繪學的博士,也要招一批衛星、航天、航空、航測……等專業人員,用大場景來解決宏觀問題;還要招一些炮兵隊伍轉業的炮兵學院畢業的軍官,他們能解決近距離的微觀環節問題。

如果不是我們當年招聘測繪專業的博士,現在“三朵雲”及GTS無線規劃、勘測數字化、自動化就是一句空話。

在這些問題上,公司要敢於發生大變化,人工智能要進入各種管理環節,使重複的工作簡單化。這點你們要向李建國學習,華爲機器以前產值幾十億美金,6000人;現在產值1000億美金,還是6000人。因爲他已經完成“換血”,隊伍裏有很多碩士、博士,並且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他們不是工人,叫“工匠科學家”。

2、組建GTS人工智能的戰略預備隊,學習“四組一隊”訓練法,集成編練,成隊空投,成片推廣。

GTS在推廣人工智能這些工具時,不是苦口婆心去說服別人,可以成組編隊,選擇某個試驗點訓練,然後成組空投,一個國家就成片推廣了。比如科特迪瓦代表處做得很好,爲什麼不能建立一個戰略預備隊的培訓基地?對一些編余的員工,不要排斥、打擊,讓他們回到預備隊,參加下一組編成。

這點可向CBG學習“四組一隊”戰術上已經有些探索,根據各個國家的情況,把人員模擬編成隊,並且與這個國家當地團隊反覆會議PK,確定最後空投到這個國家的整個隊伍模型。當然,成隊空投並不是取代“江南遊擊隊”,不是取代當地奮鬥的員工,而是把當地員工捲進來。如果當地有員工沒有被捲進來,可以讓他們回到戰略預備隊來,參加到新的編組訓練。

3、科學家瞄準未來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允許脫離實際,但要沿途“生蛋”,傳播思想與理論,爲其他領域創造突破。

隨着公司政策的優化調整,很多業界頂級科學家不斷進入公司。今天2012實驗室的科學家來了23人,我認爲將來應該是2300人。人工智能研究相當於攀登珠穆朗瑪峯,科學家瞄準未來從事基礎研究,不考覈,不要求解決實際問題,按他自己的研究方向往前走,但是沿途要“生蛋”,爲別的領域創造突破。

比如,

喜馬拉雅山腳那麼肥沃,爲什麼不可以養幾隻羊?

爬到半山腰,爲什麼不去採點礦?

再爬高一些,爲什麼不能滑雪呢?

你們爬到珠峯很冷、少氧、很少喫的,我們可以把羊肉、雞蛋送上去,這都是你們沿途下蛋生產出來的呀。

科學家可以抽空到現實場景中去,給其他人講講課,把你們的方法論往下傳,同時也理解需求,這樣可以沿途“生蛋”。科學家、專家、工程師也可以經常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名師指導很重要,既然我們匯聚了這麼多名師,就要多出來給年輕人指點迷津,公司的前進速度就快。

三、公司的人工智能不主張建立大構架,要允許各模塊單點前進、單點突破。

首先,我不反對公司做整體規劃,但是要允許各模塊單點前進、單點突破,不能因爲整體規劃約束了每個模塊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我們還不明白什麼叫整體規劃。

比如,無線場景化的農網RuralStar解決方案,就是針對農村建站困難的單點突破,單點人工智能。要把農網項目達到電視機質量標準,沒有哪家的電視機是看壞的。

第二,在人工智能的戰略投入問題上,我們要有一個框架性模型,在戰略機會點上敢於投入。

董事會能否出一個結論:“人工智能所節約出來的效率和費用反投回人工智能,加大戰略機會窗的突破”?

華爲的人工智能是以提高管理效率爲中心,當公司運作效率很高了,將來就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剛纔你們說要儘可能攔截故障,這個理想很偉大,每年我們的產品故障有上百萬個,如果你們能攔截60%~80%,讓故障自愈,這就很偉大了,我們能減少多少人力物力呀!

這些減少,返回去加大戰略機會窗的投入,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要避免過度裁員。

有經驗的員工,是走向人工智能中的寶貴財富。比如,GTS去年盈利較預期提高了4億美金。今年可以給增加4億美金預算用於全公司人工智能,去買炮彈、買人。

第三,關於人工智能在產品上突破,不是指專門做一個人工智能產品,而是能否讓我們公司的5G基站人工智能,讓我們的傳輸人工智能,讓我們的核心網交換人工智能……這可以作爲產品奮鬥的一個目標。

華爲在170多個國家有1萬億美金的網絡存量,五年後可能達到1.5-2萬億美金的網絡存量,如果我們把網絡存量變成平臺,全世界有哪個網比我們大?沒有。

未來理想的實現需要在座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們要開放心胸,敢於擁抱時代,擁抱人才!

9月13-15日,對標華爲管理論壇

近期公開課

成就下一個行業領導者

ID:geonol

點擊‘閱讀原文’或致電4006986188瞭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