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聖城網訊 (通訊員 朱家寶)“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臨近農忙時節,金鄉縣興隆鎮電商創業服務平臺工作人員正在網上商城緊鑼密鼓的上架新產品、更新商品信息。據悉,興隆鎮推出“買賣興隆”網上商城以來,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農副產品賣個好價格,減輕了農戶跑銷售的負擔。

田野間的小麥愈加泛黃,遠遠望去,搖曳的是飽滿的麥穗。在興隆鎮苗劉村黨支部書記馬文慶的帶領下,村民們紛紛搞起了黑麥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馬書記講到:“通常食品的顏色越深,其營養成分越豐富,結構也越平衡,我們選擇黑麥種植就是考慮到現代人對科學飲食的需要。”談及黑麥銷售時,馬書記感慨着說:“剛開始人們對黑麥的認知度不高,銷售不理想,爲此我們通過聯繫鎮電商平臺,讓黑麥‘上了網’,纔打開了銷路。”變思路纔能有出路。2018年,苗劉村發展特色種植業,依靠電商平臺打通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線上線下共銷售黑麥40000餘斤,增收20多萬元。

“金鄉大蒜”家喻戶曉,蒜頭晾曬也成了環境綜合治理難題。走進興隆鎮殷莊村,沿街幹道卻看不到晾曬大蒜的,路過的村民說:“現在要求大蒜不能進戶晾曬,所以我們都把收上來的蒜頭存在村裏的淘寶服務站了。”殷莊村爲開展好大蒜秸稈統一晾曬,村幹部有預見性的利用村級淘寶服務站,將村民大蒜按市場價統一收購、集中存放,既方便了羣衆,又管好了環境。據悉,2018年以來,興隆鎮共計搭建了5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推動形成多站合一、資源共享,打通農村網絡購銷運輸配送渠道,基本實現農村電商配送體系。

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農產品價格、促進村民增收成了農民的當務之急。爲推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興隆鎮依託“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培育出一批利用微博等新興媒體平臺,提升農產品知名度的新型職業農民。如興隆鎮興隆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朱家寶,用微博更新桃農動態、扶貧故事,打造“興隆大桃”品牌,最終通過網絡訂單幫助桃農銷售冬桃1萬餘斤,每畝增收2000元。不僅如此,興隆鎮通過舉辦電商精準扶貧業務培訓班,支持有一定計算機水平的貧困戶進行網上創業銷售,極大增加了農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價值。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作爲金鄉縣農業大鎮,近年來,金鄉縣興隆鎮黨委、政府踐行縣委縣政府“網絡經濟興縣”戰略,紮實推進“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高標準構建興隆電商創業服務平臺,選準“網絡興鎮”爲經濟轉型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趕超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帶動小微企業、廣大羣衆走上一條發展致富的新路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