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日),長三角地區的小朋友們迎來了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兒科醫學發展論壇之市民兒科會。來自國內的醫學專家們合力探索爲小朋友們上醫學啓蒙課。

活動主辦方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透露,舉辦這樣的活動不只是希望增加孩子和家長對醫學知識的瞭解,還有對醫學情懷、醫學科學和醫生職業的科普。根據2017年5月發佈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而當前中國兒科醫生總數才僅爲10萬人左右。中國0-14歲兒童目前有2.6億,這10萬兒科醫生要服務2.6億兒童,平均一名醫生要服務2000名兒童。隨着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兒科醫生的缺口將會越來越大,上海基本每個醫院兒科平均要排隊4小時。

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在給小朋友們的授課《兒科醫生的奧妙和意義》透露,從2007至2017年,先天性心臟病依舊是兒童健康的第一殺手,每年新增的白血病患者中有一半是孩子,“瓷娃娃”、“月亮孩子”、“玻璃人”等,世界上至少有5000多種罕見病無法被治癒。瞭解醫學,可能更加珍惜自己,家長也會更加珍惜普通而可愛的你。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廷玉教授,解析了《食物和長高的密碼》。李廷玉說,讓更多人瞭解兒科醫學、理解兒科醫學,是現在迫切要做的事情。在兒科的治療過程中,孩子和家長不僅是被治療對象,也是重要的醫療參與者,讓他們理解醫生、理解疾病知識、理解相關知識非常重要。因此,她非常希望能夠將這些充滿養分的醫學科普知識帶給公衆。

新華醫院院長孫錕今天還介紹了自己的從醫經歷,並以自己親身經歷,激勵孩子們也能在未來創造醫學奇蹟。當場就有小朋友表示,希望能成爲一名兒科醫生。孫院長表示:"兒科市民會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希望能夠聯合國內更多的專家告訴公衆更多的兒科醫學故事和科普知識,這是對兒科學科的長期非常重要。"

除了醫學專家們豐富的科普,課堂外的“醫學體驗”區,孩子們還能"手動操作"感受醫學。通過人體模型,解剖各個器官,讓孩子瞭解每個內臟的位置等。醫生護士還手把手的教授孩子如何使用聽診器和血壓計,拉近孩子與醫生的距離,也瞭解醫生平時的工作。有孩子說:"我覺得以後如果生病了看醫生,我沒有那麼那麼怕了,這些東西我都摸過了。"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韓瓊 編輯:朱永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