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葛亮死后蒋琬成为了蜀国的丞相,北伐自然也成为他从诸葛亮那里继承下的遗志,但他认为伐魏是需要战机的。蒋琬和诸葛亮一样为蜀国操劳了大半辈子,最后因为生病而逝世在北伐的过程中。

刘备身边曾有四位重量级的人物,而蒋琬便是其中之一,虽说他的名气不如诸葛亮,但也是一个能力非常出众的人才,还担任过蜀国的宰相。他在刘备身边主要的任务就是辅助治理国家、管理朝政,诸葛亮教给他很多方法来管理国家,他一直遵循这些原则,把蜀国上下打理得妥妥当当。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蒋琬作为整个国家的核心人物,也曾栽过跟头,他提出的从水路攻打魏国的策略,就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蒋琬北伐之谋:

诸葛亮死后蒋琬成为了蜀国的丞相,北伐自然也成为他从诸葛亮那里继承下的遗志,但他认为伐魏是需要战机的。所以他派姜维从西边假意进攻,但魏国的态度却一直都很保守,不肯出战,因此蒋琬认为必须采用新的策略来进攻魏国。诸葛亮生前曾经带领军队从秦川进攻,但那是个环境艰险的地方,对蜀军很不利,特别是粮道运输困难。蒋琬都把这些弊端记在了心里,所以他并不主张继续按照诸葛亮伐魏的路线进军。他认为需要变通,所以他提出从水路出发,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等地,这是比旱路北伐更有效的策略。

水路伐魏遭反对:

虽然计划已经在心里生根,并且为此做了一些准备,可这时候蒋琬偏偏病倒了,所以计划也就被延迟,但是就在这段时间内,朝廷中有人听说蒋琬准备走水路攻打魏国的想法,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并立马写信劝阻他。从蒋琬的角度来看,水路与充满艰险的秦川旱路比起来,畅通多了。可是大臣们并不这么想,这水路去的时候容易,可回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一旦船只被敌方毁坏,那整个队伍恐怕都会覆灭在敌国,这岂不可能会有去无回?

计划落空:

按照这样的说法,大臣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反对蒋琬也是为了蒋琬和汉中的将士们着想。蒋琬的计划既然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最后他只能无奈地取消了。蒋琬之前命人建造的船只,只好荒废在那里。他早早就让人开始准备,只是因为自己的病情而耽误了行军进程,没想到最后这个计划还落了空,所以他的内心很不是滋味,但伐魏的策略毕竟不是小事,他也不敢太固执己见。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蒋琬的身体因为疾病也大不如前。事实上,这对他来说不止是一次否决,也是一场心理上的打击。他对蜀国一直都很忠诚,六年内北伐的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他对此很着急。对他来说,运用智谋为蜀国北伐献计献策一直都视为其肩上的责任,一直不敢辜负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栽培。但智者终究是智者,后来他准备将军队驻扎在涪县,这可是一个占领了很大优势的地方,支援其他军队也很方便。

操劳病逝:

蒋琬和诸葛亮一样为蜀国操劳了大半辈子,最后因为生病而逝世在北伐的过程中。他死前也不忘留下遗言嘱咐刘禅重用大将姜维,可见他把蜀国的事业当作了自己的使命。刘备为了自己的终生目标给儿子留下这样一位忠诚谋士,真是有识人之明,亦可见其用心良苦!蒋琬也确实是一位兢兢业业、令人钦佩的宰相。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