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較長,思想深層。女子本弱,爲母則剛。剛的背後是剛強、剛毅,卻容易形成壁壘,導致無效溝通。文章從《萬箭穿心》的悲劇說起,通過影視作品中的片段分析了北大狀元“王猛”斷絕父母關係背後的深層原因。觀點新穎,論述有力,值得您一度。

一、引言:從悲劇說起

李寶莉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以這樣的方式從這個家中離開。

對於李寶莉而言,兒子小寶的存在是丈夫馬學武自殺去世後,她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或者說,在丈夫沒有自殺前,兒子小寶就是她存在的全部意義。

出生在市井,成長在市井,一直也生活在市井,這一切對於李寶莉來說,生活在底層見不到陽光都是讓她變得強悍起來的理由。在電影《萬箭穿心》中,李寶莉一直都是一個“強悍”的女人。

李銀河說,《萬箭穿心》是繼《雷雨》之後最好的一個悲劇。的確,《萬箭穿心》講的是婚姻的悲劇,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一個教育的悲劇。

在電影《萬箭穿心》中,婚姻的悲劇可以避免,家庭的悲劇和教育的悲劇卻無法避免。

如果不是多了一個婚姻悲劇,《萬箭穿心》本身就是之前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大狀元與父母斷絕關係這一事件的現實體現。

可以說,《萬箭穿心》成功預見了北大狀元“王猛”的未來。

《萬箭穿心》講述了由顏丙燕主演的李寶莉跌宕一生的故事。李寶莉的丈夫馬學武不堪妻子和下崗的壓力,在兒子小寶9歲時自殺,馬文昭的媽媽李寶莉爲了小寶選擇去做“扁擔”,爲別人挑運貨物。十年中,小寶和小寶的奶奶都將馬學武的自殺歸咎於李寶莉身上。小寶成績優異,在當年高考中是當地理科狀元,就在李寶莉以爲兒子考上大學,自己終於可以不再爲了兒子而辛勞的時候,兒子小寶卻提出與她斷絕關係,將她趕出家門。電影的最後,李寶莉提着她所有的東西,離開了那個她曾經嚮往的家……

電影之所以叫《萬箭穿心》,是在看似幸福的背後隱藏着你所以想不到的苦痛,在幸福表面潛藏的利箭更讓人直接地體會到萬箭穿心的感覺。

電影中,李寶莉至少兩次感受到萬箭穿心的感受:一次是婚姻之叛,她站在賓館房間門口的時候,房間裏是他的丈夫馬學武和他的情人周芬。另一次是血緣之變嗎,兒子小寶高考後成爲當地的高考理科狀元,卻要將她趕出家門。

二、分析:父母恩情

劇中人物關係複雜,人物情感糾葛也不是隻言片語能夠說得清,我們無法簡單地判定誰對誰錯,就和北大狀元“王猛”和父母斷絕關係這一事情一樣,我們沒有辦法簡單說明誰對誰錯。

父母有恩論。一直以來,中國都推崇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有恩情的延續,即父母給予孩子生命,陪伴孩子長大,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爲了孩子付出太多的時間與精力,所以孩子要時刻保持着一顆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不管父母做了什麼,都應該從父母都是爲了你好的原則出發,去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從父母有恩論來說,“王猛”應該感謝父母對他的養育之恩,也要感謝父母對他的悉心栽培,父母身爲公務員卻也讓他得以進入中國的最好學府,現在還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但是他絲毫不懂感恩,把父母的功勞和苦勞全盤忘記,反過來以一個狹窄之心斷絕無父母聯繫,開始來數落父母的不是。如此看來,他完全沒有做到一個孝子應該做的事情,父母的多年生養之恩只是養了一個白眼狼,他的存在對他父母而言,只是一個污點,那麼父母最欠他的,就是一次人流,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讓他降生在這個世界。就像電影《蝴蝶效應》中一樣,主人公發現自己無論這樣回到過去都沒有辦法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總是會有人因爲他的存在而遭受苦難。在電影的最後,他回到自己的胎兒狀態,選擇在自己快要降生之前,用臍帶把自己勒死,最後胎死腹中,避免給別人帶來災難。父母無恩論。只談“父母有恩論”或許太過武斷,我國著名學者胡適曾有過一篇關於“父母無恩論”的論述:

“父母於子無恩”的話,從王充孔融以來,也很久了。從前有人說我曾提倡這話我實在不能承認。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個兒子,我纔想到這個這個問題上來。我想這個孩子並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塗地給了他一條生命。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即無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爲有恩於他?他既無意求生,我們生了他,我們對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們糊里糊塗地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福,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們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說得偏激一點,我們生一個兒子,就好比替他種下了禍根,又替社會種下了禍根。他也許養成壞習慣,做一個短命浪子;他也許更墮落下去,做一個軍閥派的走狗。所以我們“教他養他”,只是我們自己減輕罪過的法子,只是我們種下禍根之後自己補過彌縫的法子。這可以說是恩典嗎? 我所說的,是從做父母的一方面設想的,是從我個人對於我自己的兒子設想的,所以我的題目是“我的兒子”。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爲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胡適認爲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恩情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生與養都是父母的自願行爲,並不存在先天的恩情關係與不平等的施惠關係。孩子沒有央求父母給予生命,也沒有央求父母養育他們。父母擅自將孩子誕生在這個世界,不曾想象孩子在人世間走這一遭是否有意義,是否能安穩度過一生?而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是否可以讓他們健康長大?

在紀錄片《鳳凰路》中,身染梅毒的吸毒女在明知自己患有梅毒仍然生下患有梅毒和毒癮的孩子,如果是憑着天生的母性生下孩子也可以理解,但是,身爲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之後她將自己的孩子以1000元的價錢“出售”出去,臨了還特別叮囑,孩子患有梅毒和毒癮,一定要送去醫院治療。

電影《超脫》的男主角亨利在一個問題學校做代課老師,他儘量去忘記自己只是一個代課老師,嘗試着去影響那些所謂的“壞孩子”。不過慢慢地他發現,比起“壞孩子”更無法救藥的是“壞孩子”的家長。屏幕上亨利的後面是全黑的,他淨白的臉色沒有一絲紅潤,“該有一個前提,在成爲父母之前。先去學習如何成爲父母,不過別在家裏學。”

這一想法的侷限之處在於:

沒人會是一個完美的父母,也沒人會是一個完美的孩子。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做人,你是第一次做別人的孩子,可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第一次做父母。況且在現實中看來,父母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爺爺輩對他們的教育,這必然會影響對你的教育,你所遇到的問題可能是整個家族都會遇到的。比如“王猛”遇到的家庭壓力和控制並非來自他的父母,還有來自他的家屬,包括但不僅限於他的大姨和二姨。再者父母的教育本身會受到成長背景、教育程度、本身性格、情感經歷、自身對於孩子的未來期望等因素的影響,這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父母,從這一層次而言,孩子投胎不光是個技術活,更大程度上是一個運氣活。

在“王猛”控訴父母的文章中,父母對他的性格養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從一開始母親不接受他的生理性別,教育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再到他高中因爲作爲問題受到困擾,他的父母始終沒有選擇和他站在一邊,一次次地把他越推越遠。

誠然,在一場鬧劇般的八點檔狗血劇裏,“王猛”最終會選擇原諒父母,而父母會學會反思自己,學會去改變自己與孩子們平等相處。但是,所有的現實千迴百轉最後繞不過的是但是兩個字,如果一切的重歸於好與重頭開始那麼容易,哪裏還需要那麼多期的《變形計》?

三、深入:溝通無效

遇到家庭教育問題,我們始終在說,要多溝通,要多溝通,那麼“王猛”有和父母溝通過嗎?有,他不斷地嘗試着與父母溝通,可是比起缺乏溝通更刺痛他內心的,是溝通無效。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中國仍然存在家長以一個長輩的強權壓倒孩子,將孩子的話語權完全堵塞起來的現象。

我是你爸,這是我說了算。

你們小孩子懂什麼啊,反了你了。

你小子翅膀硬了是不是,昂?

在“王猛”所提供的原文中,提到因爲換了座位周遭學習環境變差的問題,當他嘗試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情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時,父親地一句,“爲什麼給你換座位,就因爲你成績好?”這只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那時這在“王猛”的心中,與父親的距離更遠了一步。

與“王猛”父親相反的是,韓國溫情電視劇《記憶》中男主角樸泰錫的兒子樸正雨在學校受到校園暴力,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之前,在感受到孩子異常之前,他與妻子始終選擇相信和陪伴孩子,在處理欺凌事件時,他們也選擇尊重兒子的做法,保護兒子的朋友。在面對欺凌兒子的孩子面前,也保持着毫不妥協的態度。

“大人差勁,孩子又怎麼會優秀?作爲一名律師,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傾聽委託人的事,但我卻沒牽住我兒子伸出的雙手,沒傾聽我兒子的痛苦,對於無奈之下,以暴制暴的兒子,我作爲父親,感到很羞愧,很抱歉。”短短几句話,讓兒子去反思以暴制暴行爲的不妥,也讓兒子明白了,父親永遠站在他的身後,更以一個男人的擔當,教會他低頭認錯。

和“王猛”父親相似的是,一些父母會缺少和孩子的一次深層次的交流與談心,也沒有樸泰錫那樣能誠懇向孩子道歉,更是很少做到主動發現孩子異常,與孩子共同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永遠是微不足道的,“王猛”從小受到的太多的壓力和控制已經積壓地太多,多次地溝通無效讓他深知父母本可以有很多機會,但是是他們自己把機會摧毀,於是“王猛”選擇去做一個局外人。《萬箭穿心》裏李寶莉對兒子小寶從小說地最多就是“作業做完了嗎?”,對於和兒子明顯的隔閡一直沒有嘗試着進行溝通,當兒子高考之後成爲高考狀元之後,兒子小寶讓李寶莉做他世界中的局外人。

在加繆的《局外人》中,他這樣寫到:我被判死刑,不是因爲我槍殺了,而是我在母親的葬禮上沒哭,不看母親的遺體,忘記母親的遺體,在靈堂喝咖啡,抽菸,睡覺。律師譴責我以殺人犯之心埋葬了母親,認定我鐵石心腸。沒人相信我是一個正直的青年人,一個稱職孝順的兒子。

在最後,我想引用日本作家太宰治在《陰火》中的一句話來形容“王猛”們溝通無效時的內心:

“我只想站在比你高的地方,用人類最純粹的痛苦與煩惱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字:訴風

文字略有刪節,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除。

本文是投稿文章,歡迎其他類似稿件聯繫本文投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