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是怎样炼成的?

再过两个多月,王菲将迎来自己的50岁生日。常被粉丝戏称为“老王”的一代天后,终也抵不过流年,真的要正式跨入“半百老人”行列了。

作为1990年代最负盛名的华语流行乐坛女歌手,王菲自20岁出道以来佳作不断获奖无数,留给人们太多脍炙人口的金曲。尽管已淡出歌坛很多年,但她却从未被人们遗忘,她的歌也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她在乐坛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

1995年末,王菲粤语大碟《Di-Dar》问世。这是继年中发表致敬邓丽君的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之后,五个月内她连续推出的第二张个人专辑。

大碟共十首歌曲,曲目名字都是两个汉字或音节(如Di-Dar)。除一首国语歌《流星》之外,其余九首皆为粤语,歌词由林夕一人包办。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这首《暧昧》。它与后来的《约定》与《暗涌》一道,被认为是王菲粤语歌曲的代表作,更成为KTV点唱的经典曲目。

《暧昧》是怎样炼成的?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暧昧》其实是一首翻唱歌曲,源自半年前黄莺莺《春光》专辑中的《情雪》。

歌曲由姚若龙作词,陈小霞作曲。黄莺莺的演唱延续了《哭砂》以来一贯的风格,淡淡的哀怨,些许的凄苦,可谓中规中矩。而《情雪》的市场表现也并不亮眼,口碑平平,更遑论风行。

林夕对这首歌却很有想法。他十分看好陈小霞的曲子,更对自己的文字和王菲的演绎有信心。于是乎,经他一番妙笔重新填词后,《情雪》破茧重生,化为《暧昧》。

《暧昧》是怎样炼成的?

林夕的歌词,之所以能俘获万千人心甚至被奉为经典,在龙哥看来,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很善于从细微处着手,从平常事下笔,以琐碎入词,以小见大,将生活中的具象场景与人物内心的独特感受巧妙勾连,因而极具画面感和穿透力。他的词作角度新颖,笔力深厚,往往能言人所不能言,至人所不能至,瞬间引人共鸣。

在《暧昧》中,林夕这一特色展现无遗,令人惊艳的句子俯拾即是。

比如:

你的温柔 怎可以捕捉越来越近 却从不接触

又比如:

茶没有喝光 早变酸从来未热恋 已相恋

再比如:

你的衣裳 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 却仍然温暖
《暧昧》是怎样炼成的?

龙哥最喜欢的,是这句:

似是浓 却仍然很淡天早灰蓝 想告别 偏未晚

王菲的演唱同样可圈可点,将“暧昧”表现得细腻而动人。独特的“菲式唱腔”清澈而空灵,辨识度很高。尤为难得的是,她的演唱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不苦情,不压抑;有领悟,也有释然,“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间”,分寸拿捏得刚刚好,与歌词的意境高度贴合。

云淡风轻之间,仿佛早已看透却又纠结缠绕,好似喃喃自语但却占尽风流,自有一股诱人的气息,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后忍不住单曲循环,一整晚的那种。

《暧昧》是怎样炼成的?

至于曲,陈小霞的手笔亦堪称大师水准。其创作的《约定》《十年》《成全》《季候风》《他不爱我》《谁的眼泪在飞》《你看你看月亮的脸》等歌曲,皆是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

她擅长从女性角度观察、感受周遭的人事物,并将这种特质注入到创作中。她的音乐以民谣打底,旋律优美,舒缓有致,百转千回,给人以行云流水丝丝入扣之感。这些特点,在《暧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陈小霞为人低调谦逊,颇有大家风范。2006年,她接受《新京报》采访,记者问她:你给王菲写歌时她已经相当知名了,创作时会有不一样的考虑吗? 她答曰:我就把自己放到一种很简单的状态,想王菲唱歌的感觉。我把《约定》交给她的时候一直觉得不会用,因为王菲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约定》是歌词跟王菲的成功,曲子只有很小的功劳。

什么?曲子只有很小的功劳?听歌难道不是先听曲的么?

要不要这么谦虚啊陈老师,就冲这句话,粉你了。

《暧昧》是怎样炼成的?

说回《暧昧》,说回王菲。

词、曲、唱三者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暧昧》的成功,并横扫当年香港乐坛各大奖项。

1996年,它荣获第19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佳改编歌曲奖,并入选TVB“劲歌金曲”1996年度第二季季选金曲。此外,还一举拿下当年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等诸多奖项。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王菲是一个我行我素、直率敢言的人。2004年,在台湾地区第15届金曲奖颁奖礼上,王菲发表了一段堪称华语乐坛颁奖典礼有史以来最牛获奖感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手握奖杯,笑盈盈地说:

我会唱歌,这个我知道。所以,对于金曲奖评委对我的肯定,我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谢谢!

那一年,她35岁。

太可爱了。大爱这样的王菲。

但愿50岁的王菲,依旧可爱,并且一直可爱下去。

更多原创文章,请移步同名公众号(ID:jiaz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