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橋段,不這麼演,那怎麼辦?主角不死嘛。

但橋段背後還是隱藏着一些洞見的,越是情感激動的關鍵時刻,越是喜歡唧唧歪歪,似乎是人類的天性。

演化心理學家在研究人類對復仇的心理機制時,不經意間揭開了這類嘰歪橋段的祕密。

他們找來了數十名志願者,看了幾百部復仇相關的好萊塢快餐電影,這些電影的套路都差不多,總之主角先被壞人搞得半死不活,最終成功制服壞人,但結局分爲三類,心理學家要求志願者們對結局評分,嗯,只有時間看結局,前面的劇情都是看文字介紹。

1、主角雖然制服了壞人,但最終選擇了原諒壞人,他放下仇恨,發現自己的境界得到了昇華

2、主角痛快的幹掉了壞人

3、主角制服了壞人,並對他的惡行進行批判,讓壞人感到慚愧、後悔之後,再幹掉他。

我相信多數人都會和這些志願者的評分相似。

第一種結局,負分,這種結局常常會激怒志願者

第二種結局,正分,及格

第三種結局,正能量爆棚,就要這樣才爽

嗯,其實壞人的想法也是這樣的,必須第三種結局才爽嘛。在一些涉及價值觀的電影中,反派更是有要把主角腐化的想法,那更是離不開唧唧歪歪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