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了解到一些種植西葫蘆的朋友們反應出西葫蘆莖基部腐爛,不知道如何應對,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西葫蘆爲什麼會莖基部腐爛!”西葫蘆莖基部腐爛,這是什麼病?切忌用大水漫灌!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西葫蘆根腐病和蔓枯病的區別:

一、根腐病:

1、危害症狀

西葫蘆在整個結瓜期均易發生該病,受浸染的部位主要是根莖部。

發病初期,根莖部處出現水浸狀病斑,病部逐減縊縮,莖內維管束變成褐色,但不向上發展,側根無明顯病症,而葉片表現出新葉葉緣變褐色並逐漸枯焦,葉片逐漸變黃;後期病部變糟,留下絲狀褐色維管束,整株萎蔫而枯死。

高溼時,病部出現白色(或粉色)黴層。

西葫蘆莖基部腐爛,這是什麼病?切忌用大水漫灌!

2、發病原因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是日光溫室西葫蘆根腐病多發的季節。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體在土壤中存活,地溫15~18℃,最易發病。土壤中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借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浸染。高溫、高溼利於發病,連作地、低窪地發病重。

3、防治方法

①重病地,可與非瓜類蔬菜實行3年輪作。

②可採用營養鉢育苗及嫁接技術,增大根系,增強抗病能力,培植無菌壯苗。

③在整地時多施腐熟的有機肥,儘量少施化學肥料,進入結瓜期,適量追施化肥。

④前茬作物收穫後,全面清理田間病殘體(包括根茬),運到田外深埋或燒掉。

⑤深耕細作,合理間作,徹底消除病殘體。採取精耕細作,間作不易發生根腐病的作物。黏土地或施入沒有腐熟有機肥做基肥的地塊,不宜用地膜將地面全部覆蓋。

⑥在結瓜期,切忌用大水漫灌。要看天澆水,避免澆水後遇降雨;要採用小水澆灌或隔行輪澆;澆水後要注意通風排溼。若土壤較溼,可上午將地膜揭捲起,下午鋪好,並淺鋤地,晾曬地面降溼。

藥劑採用:47 %春雷·王銅 可溼性粉劑 使用109-124克/畝 噴霧。

58% 甲霜·錳鋅 可溼性粉劑 使用150-188克/畝 噴霧

20% 二氯異氰尿酸鈉 可溶粉劑 300-400配液 灌根/噴霧。

西葫蘆莖基部腐爛,這是什麼病?切忌用大水漫灌!

二、蔓枯病

1、危害症狀

主要爲害莖蔓、葉片、果實。莖蔓染病,出在莖基部附近產生長圓形水漬狀病斑,後向上下擴展成黃褐色長橢圓形病斑,後擴展至繞莖1周後,病部以上莖蔓枯死。

葉片染病,始於葉緣,後向葉內擴張成“v”字形黑褐色病斑,後期潰爛。

果實染病,初在瓜中部皮層上產生水漬狀圓點,後向果實內部深入,引起果實軟腐,瓜皮呈黃褐色。

西葫蘆莖基部腐爛,這是什麼病?切忌用大水漫灌!

2、發病原因

氣候因素:高溫多溼、天氣悶熱時,發病迅速。

栽培因素:重茬地,低窪地雨後積水,大水勤澆,缺肥,生長衰弱的地塊,發病均重。

溫室及塑料大棚栽培,過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時容易發病。

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以分生孢子器、子囊殼在病殘體及架材上越冬和越夏。種子表面也可帶菌,發芽後病原直接爲害子葉。

傳播特點!借風雨傳播,引起初次侵染,以後在病斑上產生病原繼續傳播蔓延,引起再侵染。病原發育適溫爲20~24℃。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蔓枯病的品種,提倡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前茬收穫後及早清園,以減少菌源。

②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藥劑採用:

75% 百菌清 可溼性粉劑 100-120克/畝 噴霧

37% 苯醚甲環唑 水分散粒劑 兌水30斤 噴霧

40% 氟硅唑 乳油 15-20毫克兌水30斤 噴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