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盗墓笔记》可不全是以盗墓故事为主,从第一部七星鲁王宫到最后一部,长生终极的,古代现代人物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布局很大,以至于很难单独在一个电影和电视剧中解说清楚,那结果就是与原著中心思想偏差大,在观众眼中,这就是拍的不行。光看书就能感觉到《盗墓笔记》实际上在文本方面要比《鬼吹灯》更难翻拍成影视。

《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已有不少的影视翻拍作品,电影版和电视剧版都有不少,总的来说《鬼吹灯》翻拍的量更多些,尤其是精绝古城和怒晴湘西的热播。

笔者这两本书都读过,其实,单就作品而言,作为盗墓小说两者都不错,各有优点。因为小说具体的主题方向不同,不必谈优劣。《鬼吹灯》的文笔情节好,《盗墓笔记》的思想架构高。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翻拍哪个更成功?看书就知道了!

但是作为小说翻拍成影视这样的不同媒介间市场化运作,观赏差异是始终存在的,两者的成功的概率就会有差距了。光看书就能感觉到《盗墓笔记》实际上在文本方面要比《鬼吹灯》更难翻拍成影视。

笔者会从观众,剧情,特效,演员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第一,观众。无疑,这些观众大多数都是书籍的读者,至少也是对这两部盗墓小说有所耳闻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观看影视剧前读过文本,对剧情人物比较了解,有自己的设定了,尤其是《盗墓笔记》,坊间对剧情的分析,各种坑的解析,可谓是面面俱到。观众群的眼光在上映前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没有高质量的出品,会槽点一堆。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翻拍哪个更成功?看书就知道了!

第二,剧情。《鬼吹灯》8部,读者可以一步步读,也可以单选一部,当做一个个盗墓故事来读。主线比较明晰,前四部说身世,解命运,顺路去盗墓,后四部单线盗墓,类似于西游记的情节。《盗墓笔记》可不全是以盗墓故事为主,从第一部七星鲁王宫到最后一部,长生终极的,古代现代人物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布局很大,以至于很难单独在一个电影和电视剧中解说清楚,那结果就是与原著中心思想偏差大,在观众眼中,这就是拍的不行。

第三,特效。《鬼吹灯》小故事多,层出不穷的怪物也多,九层妖塔,精绝古城,献王墓,怒晴鸡。特效方面可以专注于这些东西的制作,这就是一部电影的看点。做出一定的视觉效果,就是成功。《盗墓笔记》也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的出现几乎都在围绕的作品的主题,无法独立出来。青铜门说的清吗?汪藏海的海底墓?蛇沼?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出现一个都不能单从特效上去解决,观众会要求在剧情上给予解答,这也是难点。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翻拍哪个更成功?看书就知道了!

最后一点,演员。其实这是比较好解决的,因为演员可以共用,这两部小说在不同影视剧都用过不同的演员,也就是说有多位演员去诠释过角色,比如靳东和陈坤的胡八一我觉得都不错,而阮经天就不太合适了,缺乏老胡的时代气息。于和伟的三叔也很不错,《盗墓笔记》中人物具有多面性,非实力派演员很难驾驭。

所以,从上面来看。即使不去看具体的影视剧的翻拍,看书也能看的出《鬼吹灯》要比《盗墓笔记》在翻拍上难度更小,更容易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