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購上海萊士被市場阻止了,一定還有許多公衆不知道的交易。收購上海萊士,可以快速介入到血液製品行業,進一步佈局醫療醫藥產業板塊,同時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並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符合公司的商業利益和戰略佈局。


收購不一定爲了賺錢

這是一道豐景第157篇原創文章

正常情況下,收購一家企業是爲拓展產業鏈,或者繞開技術、政策壁壘,快速切入相關領域和產業。

收購的指向很明確,就是看重交易對手的盈利水平,帶來更多的現金流量,實現公司與股東價值增長。

理性收購的結果,往往反映在協同效應上,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稅收優惠和減少,企業利潤增長,價值更高。

我們身邊有些收購,不同於一般的經濟活動。即便後來跳出來觀察,依然撲朔迷離,疑點重重。

2017年9月14日晚,同方股份和上海萊士同時公告。同方股份原擬向科瑞天誠、萊士中國,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上海萊士不超29.9%的股份。由於此次交易沒有獲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的事前審批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認可或同意。交易雙方認爲繼續推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不夠成熟,決定終止交易。

這筆交易早在當年4月就已經披露。上海萊士控股股東科瑞天誠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萊士中國有限公司共同籌劃股份變更事宜。6月20日,同方股份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上海萊士股東持有的不超過29.9%股份。

同方股份認爲,血液製品行業因爲政策監管嚴和固定成本投入高等原因,進入壁壘很高,新的企業進入的可能性不大。收購上海萊士,可以快速介入到血液製品行業,進一步佈局醫療醫藥產業板塊,同時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並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符合公司的商業利益和戰略佈局。

一切看上去很美好,像模像樣。然而監管部門、投資人並不這麼認爲。回頭驗證,資本市場及其要素的自覺力量非常偉大。

上海萊士的股價在2015年8月份確實曾經高達94元,今年5月20日盤中跌停,報收7.35元。作爲一家血液製品上市公司,上海萊士不聚焦非常有前途的主營業務,把大量的運營資金投入到股市中,像散戶一樣投機。2015年股災中,上海萊士股價不跌反漲,從年初的45元開始,到6月底股災時維持在60元,隨後一路上漲至8月中旬的最高點94.5元,名噪一時。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當年的龍頭翹楚,如今踉踉蹌蹌。清華同方真收購了,一樣蹀躞垂翼,形象盡失。

不務正業的不只是上海萊士。今年暴雷的上市公司,有人統計超過500家,雷聲一樣,導火索略有不同。涉及最多的是商譽減值,而商譽多數因爲併購重組,業績不達標,價不及值。

價、值的差,跟收購的目標不一致,很難說當初收購的目的是爲了協同發展,冠冕堂皇的合同背後,讓人懷疑利益輸送和商場腐敗。

同方股份近三年屢屢引起投資人的注意,大家公認的好資產、好項目無緣無故出售了,不斷進行的收購行爲,經常曝光關聯交易。收購標的,有的就是管理層私人的企業。收購上海萊士被市場阻止了,一定還有許多公衆不知道的交易。

2019年1月31日,同方股份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1.5億元到-17.2億元。2019年4月24日,公司更正,預計2018年度虧損爲-38.8億元左右,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42.1億元左右。

更正後業績與前期預告業績差異巨大,於2019年4月24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要求說明公司兩次業績預告中涉及減值或投資損失的相關資產,主要包括華融泰、中國醫療網絡、壹人壹本、同方友友、天誠國際、同方康泰等。上述投資和收購行爲發生時以及以後年度,標的資產業績情況以及其他主要財務數據。

同方股份2016年和2017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分別爲68.39億元、104.31億元,投資收益與鉅額支出不匹配,主要減值對象均爲前期投資標的。不能不讓人懷疑決策程序的具體過程、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高校名企,國有資產。在治理結構、代理成本模糊的環境下,企業決策者和管理人員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屢見不鮮。

當初收購上海萊士、重大資產重組停盤之前6個月,清華同方高管股在14元以上大量清倉式減持股票,股票一度跌到7.85元。

網上罵聲多,是股民痛的流露。公司管理團隊嘴上說着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公司利益、股民利益,打着資產重組的幌子,用買鑽石的價格去購買黃金,然後賣個白銀的價格。

遮不住了,一甩了之。這次業績爆雷,博時基金照樣提前減持,可謂聰明,然而讓中小散戶情何以堪?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

清華控股、清華同方這樣收購,如此資本運作,總有真相大白的時候。聰明糊塗之間,在天在地,在每一個人的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