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於一個帝國的沒落》一書說道:英軍在1841年8月16日的廈門之戰發現,清軍的76門大炮,很多都是從新加坡走私過來的英國火炮。而且清軍大炮射程早就超過了康熙時代,鴉片戰爭檔案史料記載,道光21年10月19日,清軍32門大炮測試,52發炮彈,有18發命中,6-7華里外靶船。

有網友問:爲什麼康熙收臺的時候火炮那麼猛,後來鴉片戰爭卻那麼孬?康熙年間,有記錄的就製造了900多門紅衣大炮。在三藩戰爭,打擊準噶爾,打敗鄭經的戰爭當中都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繳獲清軍大炮:爲何說清軍大炮都很先進?

但是實際上,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的大炮無論數量,還是性能都早就超過了康熙時期。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清軍一共擁有7100多門紅衣大炮,性能參差不齊。

戰爭爆發以後,光是廣東就新鑄造大炮1000多門,鴉片戰爭檔案史料記載,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各省,新制造紅衣大炮5000門。林則徐更是直接購買5000-9000斤級別,西洋大炮200多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繳獲清軍大炮:爲何說清軍大炮都很先進?

加上其他渠道購買的西洋大炮,清軍擁有的西洋大炮超過400多門,同時,還大批仿造西洋大炮。在《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於一個帝國的沒落》一書說道:英軍在1841年8月16日的廈門之戰發現,清軍的76門大炮,很多都是從新加坡走私過來的英國火炮。

同書記載,在1841年10月,鎮海一戰,英軍繳獲150門大炮,發現很多火炮很先進,甚至和英國大炮一樣。而且清軍大炮射程早就超過了康熙時代,鴉片戰爭檔案史料記載,道光21年10月19日,清軍32門大炮測試,52發炮彈,有18發命中,6-7華里外靶船。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繳獲清軍大炮:爲何說清軍大炮都很先進?

關天培說過,清軍3000斤大炮僅能打擊中流,但是關天培也說了前提條件,就是大角,沙角炮臺直接有1113丈(3562米),打到中游,射程也已經遠超康熙時期紅衣大炮了。鴉片戰爭,清軍炮臺打不過英軍最主要的因素。是英軍火炮戰列艦威力太大,一個炮臺只有十幾門炮,英軍一羣軍艦輪番排炮炮擊,瞬間就有了百倍的火力優勢。鴉片戰爭很大程度上是英國風帆戰列艦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