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5G成了焦点,不出意外的话,即将开幕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其主角也将是5G。

美国《纽约时报》写道:“2019年,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终于要开始了。”

是的,2019年将是“5G元年”。此前,各国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商用测试,2019年,美国打算抢先商用,中国则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要求加快商用步伐,并将其归为“基建”(国家财政投入的大项目)。几大厂商也纷纷表示要在2019年推出5G手机。

为什么5G这么重要?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专门写文章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今天全球做出的关于5G的决定将在未来几十年影响各国安全和经济表现。

具体来说,5G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物联网又是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这些炫酷产品的基础设施。没有5G和物联网,再炫再酷的产品也是空中楼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认为,将来的5G设施,只有20%左右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更多的(80%)还是用于物和物、物和人,也就是物联网。他还举了一个车联网的例子,将来红绿灯除了发出红绿黄信号,还可以发出5G信号,而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传感器也能接收到这个5G信号,从而构建起一个车、路、人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

照这么说,2019年,5G这个“跑道”要是真的修好了,物联网这个“豪华客机”总该起飞了吧?而且,和2G、3G、4G时代不一样,中国在5G时代建立起了自己的优势,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与美国有得一拼,物联网要是大爆发了,中国将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对于这个问题,谁的解答才能让我们稍微信服?也许,可以看看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怎么说的。1月16日,罗默将来到青岛,和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战略学家、咨询师西蒙尼· 西塞罗、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创新管理教授比尔· 费舍尔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一起,共同就“物联网管理创新与内生增长”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2019年,无人汽车、物联网会大爆发吗

诺贝尔奖评委会说:“罗默展示了知识作为长期经济的驱动力生长是如何发挥其作用,并催生了大量对于促进创新和长期繁荣的法规政策的新研究。”

简单来说,罗默的学说跟中国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通过解放思想、发挥知识的作用,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印证了罗默学说的正确。

2019年,最受世人关注的知识创新恐怕就是5G了。如何将5G和物联网作为增长驱动力?怎样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期待罗默在这方面有新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和罗默一起论道的张瑞敏先生,其30年来的管理实践,尤其是13年前开始的海尔人单合一商业模式创新,有很多地方与罗默的学说有契合之处,有的甚至超越罗默的理论、或者解决了罗默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

罗默的核心主张是“人力资本的规模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张瑞敏和海尔则在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人的价值第一”、“企业唯一增值的是人”;

罗默认为,通过技术、知识等内生创新,可以颠覆传统收益递减的规律,张瑞敏和海尔通过生态圈发展,以管理创新驱动和融合各方技术、知识、人才共同创新,属于内生增长的性质,因此按照内生增长理论,实现生态收入是有理论支撑的。但内生增长理论中提到的递增仍然是传统收益,海尔实现的则是不断创新的生态收入;

海尔“三生”体系也解决了罗默的难题。对于推动技术进步是通过市场激励方式还是让社会上其他人无偿得到新的思想,罗默指出,这种最后制度设计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但海尔通过生态圈让资源各方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不断创新,实现共创共享,形成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

这样的契合和超越还有很多,两个人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他们能借此完成更多的超越和自我超越吗?

1月16日,中国青岛,海尔2019创新年会或许会给你带来答案。。

2019年,无人汽车、物联网会大爆发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