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觀電商格局,淘寶\天貓是一家,京東、拼多多背後資本是騰訊,除了網易自成一家外,當然也有其他平臺,如國美、亞馬遜(剛要退出中國,幹不過中國的電商平臺)等平臺。不乏一些二三線戰隊的電商平臺或多或少有騰訊投資的影子,如唯品會、蘑菇街。如此大手筆的投資電商而不親手做電商,成了騰訊一貫的對電商的處理風格,幹不過你就收購你。

對於這種風格,早年間馬化騰也是對電商有一定看好,並自己做了一個電商項目,對騰訊的發家史比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騰訊在2012年通過收購方式,把易迅網收入囊中,開始直系部隊運營,大有一股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氣勢,幹了不到2年的時間,原本是第一梯隊的電商平臺乾的越來越倒退了,反觀京東作爲同期平起平坐的平臺猛發力,直擊阿里電商的趨勢。騰訊此時選擇了入股投資京東,讓京東把易迅收購,算是把自己的爛尾收拾完了。

如此算是騰訊能獲得電商入場券的一張門票,騰訊對此還是不太滿意,感覺對手太強大了,需要再造一個市場來狙擊對手,於是在14年聯合百度、萬達成立“飛凡電商“,奈何萬達電商基因不強大,導致飛凡電商扶不上牆。馬化騰也是看不過去,開始大範圍的尋求新的市場來應對電商這塊大蛋糕,馬化騰也在反思自己的部隊人馬,發現自家軍團優勢還是在社交這塊,對電商不是很專業,索性就幹起了投資的事情。

在16年投資了拼多多、阿思拓ASTO,17年投資了唯品會、拼好貨、轉轉、小黑裙等電商平臺,18年有贊、多抓魚、小紅書、每日優鮮,一一將各細分電商領域的平臺大半收入旗下,以此把電商戰場的大半江山都佔領。反觀阿里旗下電商市場的阿里系電商平臺:淘寶、天貓、蘇寧等,無一不有一一對標的騰訊系電商平臺: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蘑菇街等。

在電商戰場上,騰訊沒法直面battle阿里,只有將戰場佈滿自己的戰隊,直面剛纔有勝算。這也是騰訊一直以來貫徹的市場風格。

此外騰訊也一直利用自己的投資,入局了各大基金公司,通過這些基金公司再入駐電商平臺。如紅杉資本、雲峯資本、經緯中國、創新工場、高榕資本、金沙經創投等基金公司。

18年由來已久的新風口——新零售,一時間,衆多國內外資本紛紛轉戰新風口。在新零售市場上,阿里孵化了自己的盒馬生鮮,在前端供應鏈、終端銷售、支付、配送層面上,阿里祭出自己利器:阿里雲、國聯水產、盒馬、菜鳥聯盟、支付寶、餓了麼,一應俱全。面對如此風口,騰訊也不甘落後,也拿出了自己的投資戰報:騰訊雲、國聯水產、永輝、京東、京東物流、微信支付、美團等戰略部隊應對。相較而言,新零售市場上,阿里的物流比京東的物流要強,所以在供應鏈上會拿到更多的優勢資源,如今京東物流開放了個人快遞業務,局勢上有點不明朗。二者不相上下。騰訊和阿里在這份戰績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未來五年、十年,騰訊還能保持如此戰績,和阿里正面剛嗎?

戰況無法預料,阿里作爲一中心點輻射周邊市場,而騰訊採用佔領外圍,再逐漸覆蓋內圈市場。如此兩家各有特色,至少在電商戰場上還無法分出勝敗。

特別聲明:本文爲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