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谷歌等致信美國政府:封殺中國企業將“引火焚身”

據美國彭博社27日報道,微軟、谷歌等致信特朗普政府稱,封殺中國企業將“引火焚身。

報道稱,“到目前爲止,美國芯片製造商可能遭受了華盛頓行動的最大影響”,“禁止向華爲出售美國技術的總統令清晰表明了全球供應鏈相互關聯的程度,在向中國客戶和競爭對手施加壓力的過程中,幾乎不可能避免損害美國國內公司”。

報道如下:

到目前爲止,美國芯片製造商可能遭受了華盛頓行動的最大影響

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可能會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引發連鎖反應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提高對華關稅並加大對華爲的打擊,美國芯片製造商正在應對美國和中國之間貿易爭端升級所帶來的成本。

通用電氣、Alphabet和微軟等公司近日致信美國商務部,傳達他們的擔憂。他們認爲,特朗普正在實行的出口限制實際上可能阻礙美國科技公司在利潤豐厚的市場上競爭,同時降低美國的創新能力。

在一份由美國科技公司提交給美國商務部的書面材料中,微軟警告美國政府說,擬議的限制措施可能會使美國遠離國際研究合作,並“可能會挫敗美國的利益”。

“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通用電氣提醒道,過於廣泛的出口控制可能會限制諸如醫療成像之類的技術的發展。

“我們不斷將經濟戰與國家安全利益混爲一談,然後我們開始把所有事情看作國家安全,”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安全軟件公司Omelas的首席執行官Evanna Hu對彭博新聞社說,這就好像,“當你拿錘子時,一切看起來都像釘子。”

反作用已經顯現

到目前爲止,美國芯片製造商可能遭受了華盛頓行動的最大影響。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和Broadcom Inc.等芯片製造商已告訴員工,它們不會向華爲供貨,直至另行通知爲止。Alphabet旗下的谷歌也切斷了對這家中國巨頭的硬件供應和一些軟件服務。

阻斷關鍵元件對華爲的銷售,還可能破壞美光等美國芯片巨頭的業務,拖慢至關重要的5G無線網絡在全球,包括在中國的推出。這反過來可能也會傷害那些越來越依賴於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增長的美國公司。

根據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undation)的一份報告,對新興技術的嚴格出口限制可能導致美國公司在五年內損失141億美元至563億美元(約合971億元至3879億元)的收入,威脅到多達74000個工作崗位。該研究機構表示,在20%的關稅實施一年後,僅半導體行業就可能會失去9000多個工作崗位。

連鎖效應

禁止向華爲出售美國技術的總統令清晰表明了全球供應鏈相互關聯的程度,在向中國客戶和競爭對手施加壓力的過程中,幾乎不可能避免損害美國國內公司。

“我們希望與政府合作,擴大許可證的範圍,以便以不損害美國半導體行業全球競爭能力的方式推進美國的安全目標,並確保作爲美國技術領導力支柱的半導體行業的經濟安全,”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John Neuffer在一份聲明中說。

而現在,旨在保護美國利益的措施可能也會對芯片製造商造成同等程度的傷害。

Caulfield的公司在紐約州、德國和新加坡均設有工廠。從表面上看,這使他看起來處於有利地位,可以利用轉出中國的任何訂單。但他說,這是一種簡單化的觀點,沒有考慮到電子部件源自何處和最終去往何方。例如,芯片可以在加利福尼亞設計;在臺灣或亞洲另一個地方製造;運往馬來西亞或菲律賓進行封裝;然後再送到中國大陸組裝到設備中。然後,該設備可以在本地銷售或運往世界任何地方,包括美國。

若全面實施出口限制,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可能會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引發連鎖反應。英特爾是華爲服務器芯片的主要供應商,高通爲華爲的許多智能手機提供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賽靈思賣給它用於網絡的可編程芯片,Broadcom是其交換芯片的供應商;該芯片是另一種應用於某些類型網絡設備的關鍵元件。

“全行業都將受苦”

“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全行業都會受苦。”美國最大芯片合約製造商GlobalfoundriesInc.的首席執行官Tom Caulfield對彭博新聞社說,“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完全交織在一起。我們無法將它們分開。”

大多數行業高管都拒絕對貿易形勢或針對華爲的打擊行動置評。他們不想冒險惹惱本國政府,或者在他們最大的市場中引發客戶的憤怒。去年在全球銷售的價值4700億美元(約合32380億元)的芯片中,有約一半是美國生產的,而中國則是最大的購買方,無論是用於國內消費還是用於後來出口的產品。

“我並不認爲這有利於美國經濟”,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副教授趙明遠(音)對彭博新聞社表示,“強健的制度使美國在全球供給鏈中成爲一支長期令人信任的力量。人們並非總是信任中國,但他們將美國視爲一個值得信任的夥伴。如果供給鏈可以被肆意破壞,那麼對美國的信任就會消失,世界各國將各自開發系統,後果是帶來劣質且更昂貴的商品和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