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讀本賀的詩。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替唐代的詩人想一想,想什麼呢,想他們的業餘生活,他們沒有電影院,沒有KYV,沒有圖書館,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於是,他們把大把的時間放在了喝酒這件事上,當然,酒也很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讓他們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詩篇。寫跟酒有關的詩,最有名的,是李白,詩太多了,列舉出來就是一長串,但最有名的,一定是那篇《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多陽光,多正能量,“會須一飲三百杯”、“與爾同銷萬古愁”,多霸氣!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醉酒的李白)

李賀也寫《將進酒》。

其實,自漢樂府以來,很多詩人寫過《將進酒》,比如稍早於李賀的元稹,這是個熱標題,現當代的羅大佑等著名藝人,都唱過《將進酒》的歌曲……

我們已經比較過李白與李賀兩個人的出身和經歷,當然,這些也導致了他們詩風的截然不同,但不論如何,後世把他們都歸入到浪漫主義詩人一類,但他們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浪漫,我們從《將進酒》往下說。李賀的《將進酒》全詩如下: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會須一飲三百杯)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將”字在這裏讀qiāng,意思是“願;請求”。用來表示禮貌上的尊敬。字義出自《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爲期。”(請你不要生我的氣,重訂秋天做爲婚期),如果我們把題目意譯,意思就是“勸酒歌”,讀時不能讀錯,因爲讀錯音,意思就不對了。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長安市上酒家眠)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這是一場華貴豐盛的宴會,杯是“琉璃鍾”,酒如“琥珀濃”,色如“真珠紅”,菜餚是“烹龍炮鳳”(這當然是藝術誇張),場所的陳設是“羅幃繡幕”,甚至連宴會的味道,也是“香風”……文人寫宴會之盛,往往從器具、酒的品質、宴會的菜餚、宴會的陳設寫起,比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比如李白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比如杜甫的“紫駝之峯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李賀是辭藻天才,這源自他如鬼似魅的想象力,他在我們眼前展現了五彩繽紛的宴會場景畫面。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詩意圖)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你看,李賀的表達能力有多強,他寫吹笛,不是普通的笛子,是龍笛,龍笛的曲子格外悠揚,這是人間以外的仙樂;他寫擊鼓,不是普通的鼓,而是蒙了鼉皮的鼓;鼉讀tuó,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揚子鱷”,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鱗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鼉皮鼓是品質精良的鼓,鼉皮鼓發出的鼓聲當然洪亮深沉;他寫唱歌的女子,只抓住歌女的一個特徵,那歌聲,是“皓齒”唱出的歌聲,我們低頭沉思,那歌聲似乎在耳了;他寫舞女,也只寫舞女的細腰,那正是舞女最攝人心魄的部位,是“細腰”在跳舞,我們即使閉眼,那舞姿似乎就在眼前。

抓主要特徵,這正是藝術表達的最佳手段,因爲,大部分藝術,或以強烈的對比形成反差,或以局部特徵的誇張帶給人足夠的心理衝擊,藉以感染人,打動人。只十二個字,宴會的演樂與歌舞,已讓我們身臨其境了。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桃花亂落如紅雨)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飲酒的時節,飲酒的年歲呢,是“青春日將暮”,在李賀的詩裏,青春是挽不住的長風,是留不住的春花零落,“桃花亂落如紅雨”當前,不正是惜春之際,人生苦短,歲月總被雨打風吹去,何以解憂呢,可不就只有“對酒當歌”!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鹿車片鍤葬劉伶)

所以,李賀說:“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劉伶是一個重要的意象。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仕至建威參軍(社會地位基本等同於李賀)。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爲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可以表達李賀詩意的人物形象很多,但李賀選擇了劉伶這個社會地位最低的形象,這跟李賀一肚子的“懷才不遇”與人生不得意相承相接。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嗜酒的劉伶)

劉伶已逝,他再也不能喝酒了,所以李賀要“勸君終日酩酊醉”,因爲人死後,喝酒這件極歡樂的事情就做不成了。李賀是“詩鬼”,這裏又體現出來,他寫死的意念,用的是“墳上土”這個灰暗而慘淡的形象。他跟李白不同,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因爲“唯有飲者留其名”,這是向上的,積極的;李賀不同,他只說“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死了就喝不成了,此外再無更多的話,這很消極,讓人悲從中來。

詩在邏輯上很合理,但其中的轉折也是顯而易見。詩人開篇大寫宴會之盛,酒饌之美,演樂之佳,飲酒是何等享受,宴樂是何等快樂云云,卻在收尾處將自己內心深處對死的悲嘆徹底地表達了出來。李賀一生多病,他極度悲嘆時光的飛逝與生命的短暫(見上一首《苦晝短》),既是如此,他爲什麼不珍惜年華,卻要“終日酩酊醉”呢,因爲活得無趣,生得無聊!這是他心底裏最大的苦悶和塊壘,是需要酩酊大醉纔可以消解的人生極端之愁。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瘦瘦的李賀像)

他不願意走向死亡,但卻又活得沒有滋味,酒是他唯一的朋友,於是他舉起杯,對朋友說:乾杯,朋友,就讓我們一醉解千愁……

李白的《將進酒》似一曲長號,激越嘹亮,悠長而百轉千回,其聲響徹紫霄,他借酒遣懷,因爲他的人生曾經多姿多彩;李賀的《將進酒》似幾縷洞簫,清麗婉轉,短暫到了急起急收,其聲刺破暗夜,他借酒抒情,因爲他的人生充滿無奈。李賀的詩短,並非他才情不足,他的才情足抵得過李白,但他的人生,畢竟太短了,他還沒有足夠的思辨之力,讓自己走向更亮的一片天空。瘦弱的病軀、多難的家國、死板的科舉、父親的名諱……李賀實在無力掙扎了,所以他麻醉自己。

悲哉,長吉!

唐詩閒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無趣而無奈的李賀)

人說做學問有兩頭,一則讀萬卷書,二則行萬里路。李賀曾經也跟李白學習,有過一段山河漫遊的經歷,不幸的是,他看到的河山與李白所看到的河山相比早已完全不同,盛唐的山水人情早已不復存在,李賀眼中的山水,雖然仍是李白看過的那山那水,但在他的眼中,實在是無奈而無趣,就如同自己短暫的一生。

(【唐詩閒讀】之186,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