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尊铭文中放大后的“中国”。何尊现存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宝鸡),位于石鼓山上。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常有人问:青铜器有什么好研究的呢?青铜器不仅在“神秘狞厉”的审美上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更在于它所体现的古代中国工匠高潮的铸造技术,所承载的严密的周礼,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风貌。所以,它不仅受历代统治者的追崇,也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付出心血。透过青铜器,我们得以回归那个士人们常向往的上古时代,去追寻中华民族的血脉。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件青铜器,正与中华民族的血脉息息相关。

一、最早的“中国”

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青铜器时,首先关注的一定是它的外表。这件青铜器名叫“何尊”。“尊”是一种盛酒器,“何”则是器主人的名字。整件器物呈椭圆方形,口部是大圆口,底座是方形的圈足,可以看出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器物的上部是蕉叶纹和蛇纹,主体部分是高浮雕的饕餮纹,眉头悬翘,巨目咧嘴,像一双阴绿的眼睛盯着我们;下部则是浅浮雕的大饕餮纹。通体以细密的云雷纹衬底,散发着神秘可怖的气息,同时显示了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何尊内底的122字铭文

然而我们并不能只看它的外表,它的内在有更重大的意义,精美的饕餮纹并不足以使它成为国宝重器。青铜器最重要的地方在于铭文。上古中国能留下的文字资料非常有限,因为没有纸和丝绸,人们常把文字留在青铜器、甲骨上,现在流传下来的先秦文献时有伪造或者后代儒家理想化的成分,但青铜器不会,青铜器伪造很容易被识别。所以,青铜器铭文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先秦有重大的意义。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铭文中的“宅兹中国”

那我们在何尊铭文中发现了什么呢?“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民。”当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在给何尊内底除锈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了122字的铭文。而且令人兴奋的是,铭文不仅记载了西周初期营建成周洛邑(今洛阳)的史实,还首次出现了“中国”二字。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何尊铭文中放大后的“中国”

当然,西周时期“中国”二字的含义肯定与现在不同。我们根据这个放大的“中国”来理解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其中,“中”是指事字,象征氏族村落中央飘扬的旗帜,代表部落的政治中心。“口”表示氏族村落的中心广场,“l”表示旗杆,上下弯曲的四横象征飘扬的旗帜。“国”字和繁体字的“国”相比少了一个外方框。左边的小口表示居住的城邦,上下两横表示城墙或壕沟,右边是“戈”是兵器,代表国家的兵力。我们从“国”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上古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城池壕沟,没有城邦,没有军队就不能构成一个国家。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何尊上的纹饰是饕餮纹,表现了狞厉神秘的青铜之美

当时人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王的土地,并没有疆域的概念。所以金文中的中国相当于一个方位名词,意为“中心、中央”,大致就是指以洛邑为中心的天下的土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诸侯争霸,人们慢慢有了领土的概念,所以,“国”字发展到小篆就有了外边框。

二、坎坷的身世:30元的交易,差点进化铜炉

这件国宝是怎么发现的呢?1963年,陕西宝鸡的一位农民在上厕所的时候在坍塌的崖面上发现了这件青铜器。后来由于闹饥荒,便把它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换得30元。青铜器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意外的看见了这件何尊,经过几次周折,博物院以同样的30元回收了这件国宝,挽救了国宝重器重新熔化为铜液的命运。从此,何尊得以在它主人生活过的地方——宝鸡安家,让驻足于此的人们再次感受三千年前祖先的气息。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何尊现存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宝鸡),位于石鼓山上

然而,最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何尊内部会有铭文。它在1965年被征集入馆之后,只被当做精美的饕餮纹饰的器物陈放,谁曾想10年后他会成为中国的名片,被各大博物馆争相借展。

就这样,在1965到1975年这10年间,它一直默默无闻,等着一双慧眼的发现。1975年,马承源先生在北京筹办了“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便被调往北京展览。当马承源看到如此精美的饕餮纹铜器,猜想器内必定有铭文,在剥去何尊内底的层层锈蚀后,12行122字的铭文便显露出来。

此后,唐兰、李学勤、马承源等一众的学界泰斗围绕何尊写了一批考释文章。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最迟出现在西周初年,而何尊铭文就是最早的证明。1982年,何尊作为特种邮票发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青铜文化。

三、何尊藏身何处?

30元的价格,2次易手,10年沉寂,普通青铜器里的“中国”

器身高浮雕饕餮纹

何尊铭文被发现后迅速吸引了各国的关注,曾以3000万美金的保价赴美国、日本等国展览。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有64件文物永远禁止出国展出,何尊名列其中。如今,它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宝鸡)的众多珍宝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院之宝,也曾多次“出差”全国各大博物馆。

那么何尊最近在哪儿呢?近日,正值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国家文物局为此准备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何尊作为中国的名片出展。此次联展首次汇聚全部47个亚洲国家精品文物,集中展现了亚洲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我们不仅可以在国家博物馆看到何尊,长信宫灯,唐代马衔杯纹仿皮囊式银壶等国家宝藏,还能看到其他亚洲文明的珍贵文物。所以,文物爱好者们可以奔赴帝都,一睹国之重器——何尊的芳容,连同国家博物馆的众多珍宝,去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

文史君说

“国宝”级的文物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我们的视野不能仅限于“国宝”,而是要以“国宝”为切入点,去了解更多文物的前世今生,从而勾勒出古代中国的轮廓。

参考文献:

1. 翟慧萍编著,《金石铭周秦》,三秦出版社,2017年9月

2.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编,《青铜铸文明》,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年9月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酒神)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