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5月23日,擁堵的珠峯擠滿了等待登頂的探險者。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月22日,珠穆朗瑪峯遭遇數百名希望爬上珠峯頂部的登山者。

由於人數太多,通往山頂的路段出現擁堵及排隊現象,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包括一名美國人,一名奧地利人在內的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僅在珠峯南坡就有7人喪生,僅5月23日一天就有3人喪生。

這也成爲1996年之後,歷史上登山者傷亡最爲嚴重的一年。

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5月22日,一名澳大利亞籍登山者晚間在珠穆朗瑪峯海拔7500米處遇險,西藏高山救援隊對其進行成功救援。並在海拔7300米左右的高度爲遇險登山者供氧,協助其下撤。

殞命珠峯,天災還是人禍?

2019年珠峯南坡的春季登山季開始於4月14日,但惡劣的天氣增加了許多難度。到目前爲止,今年5月只有5天適宜登頂,而在近些年,這一天數在7到12天之間。

5月22日天氣好轉。尼泊爾當地媒體報道稱,21日晚上,大約250位登山者選擇從海拔7900米的四號營地出發衝頂。22日,從南坡衝頂人員有270人左右,北坡修路隊到頂也有一些人,這創造了同一天衝頂珠峯最多人數的紀錄。在極端條件下,人多了就會堵,而且是進退維谷,上下兩難,十分危險。

爲什麼會出現如此的亂象?許多資深的登山者認爲尼泊爾管理部門的混亂和商業公司的逐利心理導致了慘劇的發生。據尼泊爾旅遊部門公佈的數據,僅2017年,尼泊爾政府共發放373份登山許可證。在今年春季的登山高峯期,尼泊爾已經發放了381張許可證,每張證1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900元),其中不乏許多經驗不足者。每一位登山者還至少會僱傭一位登山向導,估計攀登珠峯的人數多達1000人。

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通常認爲位於尼泊爾境內的珠峯南坡天氣干擾低於北坡,因此難度係數會小於從北坡登頂,有相當一部分登山者會選擇從尼泊爾入境登頂珠峯。

尼泊爾旅遊局否認了有關珠穆朗瑪峯死亡人數上升完全是因爲過度擁擠的指責。旅遊局局長丹杜·拉吉·吉米爾表示,惡劣的天氣條件等其他因素也是導致擁擠的原因。

中國這邊的管控則是慎之又慎。2018年12月5日,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峯管理局發佈的《公告》:普通遊客最高只能到達距離珠峯大本營下方2公里外的海拔5150米的絨布寺。

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普通遊客最高只能到達距離珠峯大本營下方2公里外的海拔5150米的絨布寺。而從珠峯大本營至珠穆朗瑪峯直線距離還有18公里。定日縣珠峯管理分局在保護區核心區邊界處設立警示牌,提醒遊客不要繼續向核心區方向前行。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還規定,從2018年開始,專業登山隊員和滿足條件的探險愛好者,每年進入珠峯核心區的人數應被嚴格控制在300人左右,而且僅限春季登山,別的季節是不能進入珠峯核心區的。

然而悲劇業已發生,除卻管理方的責任,個體的主觀意願纔是支配登山者來到珠峯的關鍵。但輿論卻開始撕裂,許多觀衆爲登山愛好者如此喪命而惋惜,但更多人是不解,甚至不乏冷嘲熱諷。

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2019年4月10日拍攝的珠峯春季登山季啓動現場,標誌着珠峯進入旅遊旺季。

商業時代的探險

許多人看到這樣的新聞很詫異,爬個山都能死人,這不是作死嗎?其實此言差矣。登山運動和一般人心目中的爬山很難相提並論,甚至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運動。前者與後者相比,挑戰大於享受,不僅需要專業訓練,而且花費高昂、有生命危險。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登山者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峯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根據世界登山聯合會統一規範,登山運動是指海拔超過3500米的登山探險活動。而據中國登山協會的管理規章,在青藏高原地區的登山運動則需要海拔高於5000米。

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商業化的登山可以讓更多的人完成原先不敢想象的攀登夢想。只要願意支付高昂的費用,除了從一個營地走到另一個較高的營地,在營地裏休息的時候,一切都有領隊協作張羅,自己基本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誇張點說就是自己只負責走路和喘氣。因此,登山圈流傳着這樣一句“忠告”:如果你需要在八千米以上藉助他人力量才能上頂峯,那你就不應該出現在那。

近年來,登山似乎已經成爲一種高端的精神消費,尤其是對中國的企業家羣體而言,而登山的行爲往往和堅毅、剛強、不斷挑戰邊界的企業家精神聯繫起來。至今挑戰過珠峯的中國企業家,有一串長長的名單:王石、黃怒波、鬱亮、王秋楊、張朝陽、賈鋒……

登珠峯傷亡最嚴重的一年,當顛峯淪爲景點?

王石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可能是其中公衆認知度最高的。在2003年5月,52歲的王石成功登頂,併成爲當時登頂珠峯年齡最大的登山者。

王石曾撰文回憶自己這段經歷:

在經歷了艱難跋涉後,我成功地登上了珠峯頂峯。從海拔8844.43米的高度俯瞰能看到什麼?其實,登頂那天雲霧瀰漫,能見度很低,還下着雪,什麼都看不到。也曾有朋友問我:“登頂的那一瞬間是什麼感覺?”說實在話,當時幾乎沒有任何感覺。

8000米以上屬於極度缺氧的環境,被稱爲生命的禁區。按照高山醫學的判定,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環境下,成人的智商只相當於6歲的小孩。一般人都認爲人在這個高度肯定有恐懼感和危險意識。實際上,這兩種感覺都沒有。雖然在極度危險的攀登過程中隨時有可能滑墜,但由於頭腦遲鈍,人並不感到害怕,特別是體力消耗殆盡之時,人近乎於機械。

探險的意義:征服與超越

即使在技術成熟和裝備專業的今天,登山運動仍然是一項危險係數較高的極限運動。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嚴重的高原反應、酷寒、失溫、雪盲、脫水、缺氧、體力透支時有發生,還隨時面臨衝墜、落石、迷路、雪崩等意外。

既然登山這樣的探險運動如此兇險,哪怕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也免不了命喪黃泉,那爲何還是不斷有人前赴後繼、如癡如醉地加入呢?難道真如很多網友評論的那樣,這是“喫飽了沒事幹”或者“人類自負膨脹的結果”嗎?

爲什麼要登山?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如今的探險者們,恐怕大概率會收穫同一個答案:因爲山在那裏,它出自一位傳奇的探險者馬洛裏。

因爲這句話和說他的人與珠峯已經密不可分,成爲了登山者的精神偶像。他在前三次人類攀登珠峯的嘗試中都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全美巡迴演講中,一位難纏的隨隊記者不斷追問他爲什麼還要來攀登珠峯,馬洛裏爲了打發這位記者沒好氣地留下了他的傳世名言:“因爲山在那裏!”(Because it is the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