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託萬克麥蓋提村還成立燕山情黑木耳種植合作社,爲村民提供菌棒,並提供全程的技術培訓與指導。爲實現全村黑木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託萬克麥蓋提村在成立合作社的基礎上,又建設了黑木耳產業孵化園,通過規模化生產,增強村集體經濟的實力。

5月25日中午,最後一道香噴噴的炒木耳端上桌,烏什縣前進鎮託萬克麥蓋提村村民圖妮薩罕·居麥一家四口坐在一起開心地喫起了午飯。

“以前我以爲木耳是大海里生長的,雖然巴紮上有賣的,但是我不捨得買。現在自己種了,我們家也喫上了美味的木耳。”圖妮薩罕說。

如今的託萬克麥蓋提村,不僅在去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還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產業優先的致富路子。

■做產業:種植木耳效果好

家家架大棚,戶戶種木耳,已經成了託萬克麥蓋提村一道亮麗的風景。村口豎着的一塊大牌子,牌子上畫着5位手捧長滿黑木耳菌棒的村民肖像,微笑着迎接來客。

村民艾斯卡爾·沙拉木因種植技術好,加上顏值高,成了村裏黑木耳的代言人。艾斯卡爾家的庭院裏有4座大棚,種了2000棒木耳。“以前我們村從來沒人種過木耳。2018年,駐村工作隊帶領我們種時,我不敢種太多,只試種了1000棒,當年就賣了1.2萬元,我一下就脫貧了。所以,今年我又擴大了種植規模。”艾斯卡爾說。

託萬克麥蓋提村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走產業脫貧路子,黑木耳產業欣欣向榮。

“2017年初,工作隊發現當地適合菌類生長,便請來菌類專家實驗,發現種植木耳效果最好,就逐步試驗推廣。當時,先幫扶貧困戶種了起來。”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總領隊李科瓊介紹。

在6戶貧困戶先行先試成功的基礎上,工作隊繼續擴大幫扶範圍,2018年帶領全村貧困戶全部種上了黑木耳。一年下來,種得好的收入2萬多元,差的也有1萬元。

看到這麼明顯的增收效果,村民紛紛找工作隊要求種植。今年,託萬克麥蓋提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黑木耳,黑木耳成爲全村的支柱性產業。

■可持續:綠色發展保品質

圖妮薩罕家有6畝核桃地,她把修剪下來的核桃枝拿到村裏的合作社,20公斤核桃枝可以換1個菌棒。

李科瓊介紹,用粉碎後的核桃枝做成的菌棒,長出來的木耳肉質更厚實,營養更豐富。

“託萬克麥蓋提村林果種植面積大,其中核桃種植面積3641畝。村民春秋兩季都要爲核桃剪枝,剪下來的枝條以往都被當作垃圾廢棄或燒燬。合作社成立後,收購村民的核桃枝,變廢爲寶,也能爲村民增加些收入。”李科瓊說。

託萬克麥蓋提村在實施黑木耳產業脫貧過程中,從項目設計到落地實施,均按照綠色循環經濟要求進行。

“工作隊發了菌棒後,找來專家手把手教我們種,還經常來家裏指導。”圖妮薩罕說。

託萬克麥蓋提村還成立燕山情黑木耳種植合作社,爲村民提供菌棒,並提供全程的技術培訓與指導。前期菌棒生產的投入和後期品牌包裝銷售都由工作隊牽頭實施,村民只需按照標準操作規範種植即可,保證了產業的良性循環。木耳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往全國各地。

■強集體:擴大市場鋪富路

爲實現全村黑木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託萬克麥蓋提村在成立合作社的基礎上,又建設了黑木耳產業孵化園,通過規模化生產,增強村集體經濟的實力。

5月25日,記者在黑木耳產業孵化園看到,十幾輛拖拉機、三輪車在園外等候運輸菌棒,銷售處的銷售單上記錄着當日銷售菌棒3.4萬個。

託萬克麥蓋提村村民通過種植黑木耳實現了脫貧致富,菌棒需求量與日俱增。今年2月,孵化園引進了菌棒自動化生產線。從機器拌料、裝袋窩口、高溫消毒、液體育種到入庫養菌,這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一天可生產2萬個菌棒。

“菌棒的生產供不應求,今年春棒就賣出了100萬個。”燕山情黑木耳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先迪告訴記者,“不僅本村,全縣農民都來合作社購買菌棒。”

託萬克麥蓋提村的產業致富經驗在周邊形成了帶動引領作用。現在,前進鎮的5個村都建有配套木料粉碎廠,爲黑木耳產業孵化園提供原材料。產業鏈延伸,帶動了前進鎮及周邊鄉鎮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燕山情黑木耳種植合作社註冊的“七村黑木耳”(託萬克麥蓋提村在當地又被稱爲“七村”)品牌,於2018年9月獲得了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擴大了產品銷路與影響力。

綠色發展,財源廣進。2018年,託萬克麥蓋提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記者 李劍平 劉靜 王臻 尹通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