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世風詭譎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論壇現場(中評社 孫儀威攝)

海外網12月4日電據中評社報道,作爲當今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更方面關係在未來如何發展,被世界各國官員及學界緊密觀察,畢竟兩國間任何一項重大經濟協議的達成,所造成的影響將遠超兩個國家的國界、甚至會波及全球。

在上個月在北京舉辦的APEC會議期間,中美兩國元首繼去年的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之後再次成功會晤,並達成一系列惠及兩國民衆的成果。這讓中國學界和政界都看到了兩國關係未來發展及引領世界政經走向的希望。

在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中美交流協會2014年年會上,多位與會專家正反應出這一觀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就指出,全球挑戰將會在2030年出現,中美兩國可以在雙方通力合作的基礎上共贏。

中美交流基金會副主席、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主席馮國經也表示,中美兩國從對方國家的發展中獲得了不少利好,“美國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也獲得了很多好處,而作爲世界工廠,中國也爲美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邁克爾·斯彭思(Michael Spence)則樂觀表達出,如果中美兩國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彼此做出一些犧牲,應該能夠攜手領導全球經濟。在當今的世界經濟體中,只有美國和中國有這個能力,內部經濟矛盾重重的歐洲並不具備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則表示,雖然中美經濟目前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只要中美攜起手來,便可以解決很多世界性問題。

不過,上述樂觀看待中美未來發展的聲音,無法掩蓋兩國在覈心利益上的分歧——臺灣問題、西藏問題、東海及南海問題等棘手問題背後,都能看到美國的影子。確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每個國家的文化、體制和歷史都不盡相同,這意味着它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必然會出現分歧。

或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教授的一席話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

“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就是在改變現狀,”樊綱說,“很多人並不喜歡看到新資本的進入,可事實就是這樣——你建設大樓的時候就會阻擋其他人的視線,但是樓依舊需要興建起來。”

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當下,我們呼籲中美兩國能在重重矛盾中攜手向前,走出一條互利共贏而非兩敗俱傷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