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幼兒園畢業季。

前不久,微博用戶@宇宙兒童衛視 分享了一段視頻——幾個小朋友因爲幼兒園畢業抱頭痛哭。

只見小朋友一邊用紙巾抹淚,一邊哭着說:我笑不起來了,我不能像以前一樣快樂了!

網友們都被小朋友的可愛直率感動了: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意味着孩子要跟熟悉的小夥伴、美好的童年時光慢慢告別,難怪他們會捨不得。

孩子好不容易渡過幼兒園期,接下來的小學,對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全新的考驗。

01

無論是學校的選擇,還是孩子的身心準備,面對一系列的問題,父母應該提前爲孩子做好“過渡”。

一個有儀式感的畢業典禮,能夠讓孩子學習到離別和成長是寶貴的人生經驗,父母應該共同參與。

日本幼兒園的畢業典禮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幼兒園的畢業典禮,一般在櫻花燦爛的3月舉行。與大學畢業典禮的隆重相比,它毫不遜色。

衆所周知,日本人非常重視禮儀、強調感恩,一直以來都把幼兒園畢業典禮當成孩子一生中的大事。

畢業典禮一般由5個環節組成:

園長爲每個小朋友頒發畢業證書、園長致辭、低年級小朋友爲小哥哥小姐姐們送祝福、父母代表發言,最後是所有小朋友齊唱畢業歌。

電影《再見,我們的幼兒園》劇照

在這樣有儀式感的典禮中,孩子們回憶起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

在父母和老師的共同見證下,孩子學習到人生中寶貴的一課——學會成長,學會感恩,學會面對別離。

02

幼升小的過程中,學會放手的不應該只有孩子。

孩子們長大會慢慢離開父母,離開家庭,這是自然的規律。但有的父母卻接受不了這種分離和落差。

在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做“共生關係”——指一段關係中其中一個人無法離開對方的緊密的糾纏關係。

親子的共生關係中,雙方的力量是失衡的。

父母先天就是“權威”,再加上現實當中的孝義“枷鎖”,子女想要脫離時往往非常困難和痛苦。

對於孩子來說,在未來的人生中,長大離家走向獨立,是他們應該做而且渴望做的事情。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但在恰當的時間放開孩子的手,讓他們自由翱翔,也是父母的使命。

因此,在這個寶貴的階段,父母應該開始聆聽孩子的想法:想上哪個小學?最喜歡哪個科目?想培養什麼興趣愛好?

給彼此的成長一些空間,哪怕決定不是最完美的。

這不僅僅是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也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非常重要。

03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期,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呵護。

但父母們還需要看到:

幼小銜接的準備,不僅僅是爲了孩子上學期間不哭、不鬧、不被老師批評,成績跟得上這樣的表面問題。

實質上我們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如何幫助孩子在1-3年級以前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以及生活習慣。

父母需要了解,1-3年級的考試分數,無法體現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

如果以高考爲節點,在孩子未來要經歷的漫長的學習時間裏,1-3年級的考試成績無足輕重。

關鍵在於,孩子是如何獲得這個成績的。

如果是靠父母在幼兒園時期拼命讓孩子提前學習,1-3年級的時候完全靠父母“逼迫”、“替代孩子努力”而得到的,那麼這是非常危險的。

04

父母不應該只關注學習成績,而是要看到孩子更多方面的發展,幼升小的過渡,還要幫助孩子做好心理以及能力上的準備。在心理方面,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做到的準備有以下幾點:

1.有充分的自我價值感。

孩子對於自己能夠進入小學這件事是感到自豪的,覺得自己很厲害,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了。

這體現了孩子在6歲以前父母的努力,是否給到過孩子客觀和正面的評價,是否讓孩子體驗過自己完成任務的成功體驗。

2.有歸屬感。

對於自己是這個學校、這個年級、這個班級的成員而感到高興。自己能夠和其他同學友好相處,並感覺自己是受老師歡迎的。

3.充分的安全感。

這同樣是孩子6歲以前,父母努力的結果體現。是否在其他羣體中擁有良好的社交體驗,是否能夠在離開父母后還能很好地融入環境。

05

在能力方面,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做到的準備有以下幾點:

1.知識積累。

要有比較豐富的知識涉獵,比如知道什麼是漢字、什麼是數字,以及生活常識、動物植物、天氣、宇宙等百科知識。

2.生活自理能力。

衣服穿戴是否整齊,能否保持個人的基本衛生,這些生活能力對於孩子來說,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社交體驗,另一方面會影響到他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情緒能力。

孩子進入小學後,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關鍵在遇到問題時,孩子能否保持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

進入小學之後,孩子就需要在認識自己的情緒基礎上,慢慢學會釋放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行爲符合當下的大環境要求。

4.規則意識和能力。

孩子需要更多的自律性,需要能夠理解規則並且遵守,而做到這一點不是單憑意願的,更是一種能力。孩子需要理解學校的規則要求,並且讓自己有能力做到。

5.溝通表達和思考能力。

孩子是否清楚自己的需求,並且能夠介紹自己。遇到問題是否具有進行思考的習慣,並且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訴求,這是非常重要的。

縱觀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某一點的變化都會帶來更多的變化,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這樣的道理。

成長教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爸爸媽媽們,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