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

17岁的宫崎骏,

从电影院里出来,

身体冷得哆嗦,内心却很燃。

几分钟前,他刚看了东映公司的《白蛇转》。

在这个让他泪流满面的故事里,

仿佛找到了“初恋”,

也找到了人生未来的方向。

此后,他迷上了“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

还带着《风之谷》的胶片作为礼物,

来中国“朝圣”。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近80岁高龄的宫崎骏还在坚持画画,曾经7次隐退又7次复出。

同样在日本,

14岁的手冢治虫站在人挤人的放映室,

看完了来自中国的《铁扇公主》。

孙悟空的金箍棒,

给了这位学医少年的心猛烈一击。

从此,他有了一个念想:

来中国见一见幕后的大师。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八十年代,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右)终于见到了偶像,《铁扇公主》导演万籁鸣(左)。

这两位日本动画之神“入坑”的时候,

中国的动画事业正在崛起。

很快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成了两位大神心心念念的,东方迪士尼。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不是每一个80后,

都认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但每个80后的童年,

都有一部来自它的动画片。

这座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厂,

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

1957年,迁到上海,自立门户,

开启了自己的高产之路。

中国美术片有80%,

都来自上美影。

8亿中国人的童年,

都有它的陪伴。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谢谢小花猫》是上美影自立门户后的第一部动画片,那时画面还是黑白的。

刚独立的上美影一鼓作气,

创作了许多个中国“第一”:

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吸取了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的特点;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拿下了戛纳的荣誉奖;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小蝌蚪找妈妈》前后5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大胆地以手工折纸为造型。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哪怕到了今天,

58年前的《大闹天宫》,

依然获得豆瓣9.2的高评,

超越99%的动画片。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从左到右,经过四轮设计,才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该影片还拿下了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用80后们的话,

那些年看过的动画片,

“画面美到丧心病狂”,

堪称“骨灰级的开拓者”,

而自己,“简直是被上美影带大”。

根正苗红的上美影,

在创作上一点都不古板,

有时还非常的大胆。

比如《十二生肖》,

每一集,都要牺牲一个动物,

为人类换取和平。

而且每一个的死法,

都很暴力。

这一集,勇士牛吃仙人掌被石化,

下一集,小花蛇被妖怪分尸生吞。

它们集体的团灭,

让懵懂的我们,直面了生死的无常和伟大。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九头怪手撕花蛇的那一幕,现在回看依然很暴力。

还有《天书奇谈》里的老狐狸精,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到最后一集都没走出《魔方大厦》的贝贝,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黑猫警长》里吃掉自己老公的螳螂,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既成了我们的童年阴影,

也让我们开始发现,

不是每个故事的结局,

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如今看b站上的《魔方大厦》,有满满的弹幕护体。

相比之下,

今天的《喜羊羊》,

绝对的真善美,

如同一个寡淡的傻白甜。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因为这些艺术而自由的作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了中国,

乃至亚洲动画人的“乌托邦”。

早在20年代,

上海,这座最接近西方文明的城市,

娱乐业非常的发达和先进。

美国的《大力选手》《白雪公主》……

在这里大受欢迎。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最早的孙悟空形象设计,学习了迪士尼的米奇。

本土或外来的制片商,

也乐于投资敢于尝鲜的动画人。

最有代表的,

是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氏三兄弟。

在欧美把动画技术藏得密不透风的日子里,

他们无师自通,

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随后,侨商把自己的动画公司从美国迁回,

也加快了上海动画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万氏三兄弟创作的中国第一个动画片,也是一个广告。

曾经良好的根基,

给了后来者上美影,

一个如鱼得水的环境。

第一代的上美影人,

赶上了计划经济的红利。

美术片不为“娱乐”,

而是“教育”和“宣传”。

所有出品都由国家买单,

片长、档期、播出平台,

对上美影来说,统统都不是事!

有了地利和天时,

打造“乌托邦”的第一人,

上美影首任厂长,特伟,

负责推动“人和”。

“我不愿模仿”是他的口头禅,

也是上美影人至今的座右铭。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特伟在与团队讲解动画角色设计。

图 / 杨溥涛

为了做到“我们不一样”,

特伟找来了“身份不正”的大神:

来自《解放日报》的谢天傲,

父亲是清末进士,家庭成分不纯;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创作了不少当时的“靡靡之音”。

也找来了初出茅庐的草根:

他们,或是脑洞大开的导演系毕业生,

或是研究国画、版画、壁画等新一代创作者。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上美影人在研究剪纸动画人物。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那个时候的贫穷,

并不能限制上美影人的创造力。

他们用尽一切土方法,

来创造奇迹。

给《老鼠嫁女》配音,

就在琴弦上放置各种器物,

弹出“诡异”的音乐。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老鼠嫁女》采用山东高密的剪纸艺术风格,造型朴实夸张。

创作《大闹天宫》,

就去戏剧学校学翻云手,舞花棍,

让自己先成半个孙悟空。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美猴王之父”严定宪在设计孙悟空的表情。

绘制《山水情》,

就将古琴先生无死角包围,

从不同角度,画同一个指法。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制作《葫芦娃》,

人手不够,那就“分身”。

你在片尾看到的不同剧组人员,

都是最近刚离开我们的“爷爷”,胡进庆。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导演、编剧,其实都是胡进庆。

即便日子过得不容易,

在两位日本大神的眼中,

他们依然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那么,曾经如此辉煌的上美影,

在今天的亚洲动画圈,

为什么几乎找不到一席之地?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上美影,也不是一日没落的。

十年文革,

是黄金时代的一个休止符。

上美影人被迫放下手中的画笔,

轻则拿起镰刀和锄头,

跑到盐碱地上种庄稼。

重则被打成“右派”,

遭受批判。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文革期间的作品《放学以后》,讲的是红小兵同教唱坏儿歌的坏人们作斗争的故事。

可是,上美影人并不甘心。

留守厂区的凌纾,

偷偷看完被“封资修”的书籍,

学雕塑的他半路出家,

文革后成了《阿凡提》的编剧。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阿凡提》拍摄现场,工作人员在手工制景。

好不容易熬过了文革,

憋着一股气的上美影,

创作了许多作品。

上美影,进入了后黄金时代。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文革前《九色鹿》摄制组去北京采风,回到上海就受到批判。改革开放后才重启完成。

然而,戏剧性的是,

让上美影元气大伤的,

是他们翘首以盼的改革开放。

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

成了外国动画的代工厂。

流水线的绘画模式,

分分钟可以月入过万。

而那时的上美影,

固定月薪只有几百元。

巨大的诱惑面前,

上美影的年轻人纷纷南下。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仔细留意,有不少的日本动画片,片尾会出现中国的动画代工公司。

同时,外国和本土新生的同行,

让上美影不再一家独大。

“慢工出细活”的产能,

传统工艺的高成本,

更成了上美影抢滩市场的掣肘。

80、90后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

一部又一部的日本动漫,

让我们发现,原来动画片里,

可以有《灌篮高手》的热血,

也可以有《美少女战士》里的懵懂爱情。

这些,比还在强调“教育”的国产片,

更有“少年气”。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当年日漫这些“少儿不宜”的镜头,总担心被家长看到。

于是,站在新时代面前的上美影,慌了。

他们无法再用心打磨“艺术品”,

开始大量生产“产品”。

当宫崎骏来到这里,感到失望至极。

他想和美影厂的老师傅们讨论艺术,

却被不断追问:“日本是怎么计件付酬的?”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走落神坛的上美影,

在2005年后,动画片进入了断片的八年,

剩下每年一部的电影,

维持着隐约的存在感。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2001年《我为歌狂》,中国第一部校园偶像题材动画片,是上美影的大胆尝试。

偶尔出现的新闻,

是今天给谁授权了IP,

明天在哪开了家主题咖啡馆。

过去近20年里,却只有一部让人记住的作品

——《宝莲灯》。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2017年经上美影授权,上海开了中国首家国漫经典IP主题咖啡馆。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不过,上美影并没有自我放弃。

60周年,“美影复兴”被提上日程。

《天书奇谈》的翻新,

《阿凡提》的翻拍,

甚至《葫芦娃》真人版的筹拍,

都是倔强的美影人,

小心翼翼的试探。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时隔35年,丁建华老师帮《天书奇谈》的蛋生重新配音。

除了他们,

还有无数的中国动画人,没有放弃。

因此,我们才有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

这样瑕不掩瑜的强心剂。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8年潜心制作,《大圣归来》超越《功夫熊猫》票房纪录,成为内地影史上最卖座动画电影。

资金匮乏,

那就奔波拉赞助,

特效技术不成熟,

那就慢慢的磨。

中国动画人,

用信仰和热情,

在盐碱地上,负重前行。

或许,在他们的努力下,

上美影终有一天,会王者归来,

我们的下一代也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上海 |《葫芦娃》出自这里,宫崎骏飞来朝圣,这个厂带大了8亿中国人。

那一座城合作咨询QQ:3256736117 / 3794925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