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區長王合生:迴天地區規劃40多萬平方米雙創空間

昌平區區長王合生。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昨日,昌平區區長王合生參加昌平區代表團分組審議。王合生表示,今年,未來科學城中的生命科學園將進行三期開發,沙河大學城將進行四期開發。迴天地區建設將加快進度,今年計劃開始實施42個項目。

生命科學園將進行三期開發

新京報:未來科學城的定位是怎樣的?

王合生:未來科學城規劃面積170平方公里,包括東區和西區的沙河大學城、生命科學園、科技商務區等。未來科學城的定位是要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通過吸引一流的創新型企業、一流的研發機構、一流的人才來實現。科學城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會不斷進行產業化和技術創新。

新京報:2019年未來科學城建設有什麼規劃?

王合生:今年未來科學城還會有很多新變化。目前未來科學城中的生命科學園二期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今年要進行三期開發。生命科學園是未來科學城的重要單元,現在園內已經有400多家企業,經過十年的發展,許多科技成果到了轉化的階段,接下來會有許多創新藥陸續上市。沙河大學城將進行四期開發,滿足高校創新創業需要和配套設施服務。

新京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沙河大學城科教融合,昌平區會採取哪些措施?

王合生:現在大學城已經有六個高校入駐,帶來了很多高學歷人才,將來還會有更多師生入駐。高校入駐學科要與昌平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一致。大學城的學生是未來科學城重要的人力資源,在大學城周邊設有產業轉化基地,將來大學城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就近實現創新創業。

林萃路今年將徹底打通

新京報:2018年迴天行動計劃有多少個項目完工?今年將開展多少個項目?

王合生:去年迴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發佈實施,共有正式項目97個,昌平區將這些項目進一步細化、充實爲259個。2018年開工了51個項目,其中30個已經完工,今年將加快進度,計劃開始實施42個項目。

新京報:今年迴天地區在交通教育和醫療方面有哪些建設規劃?

王合生:地鐵13號線拆分爲13A線和13B線,將改善迴天地區的出行條件,完善北部地區軌道交通網線,相關方案目前已經上報。全長7.6公里的林萃路這條“斷頭路”,今年也將徹底打通。北京農場橋預計今年6月份完工,從回龍觀到上地的專用自行車道也已經開工。

教育方面,今年會繼續根據人口來增加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佈局。迴天地區今年將繼續改建、新建普惠制幼兒園。普惠制幼兒園可以降低入學的費用。迴天地區的小學也將提供均衡化優質的公共教育,並擴充學位。將來回天地區的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將基本能夠滿足需求。

醫療方面,積水潭醫院二期建設已列入2019年的計劃範圍內,將來會和西城區積水潭醫院進行牀位統籌,對老城區來說將起到疏解的作用,對回龍觀可以實現醫療功能的提升。

新京報:當地居民對迴天地區建設反響如何?

王合生:昌平區有一個“迴天有我”的行動,主要針對迴天地區的城市治理,市民參與非常踊躍。“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的機制,讓老百姓反映的問題有了比較好的解決途徑。通過這一機制,政府對於市民反映、媒體曝光、政府服務熱線反映的問題能夠做到“聞風而動”,解決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17個市級政府部門都爲迴天地區做一些實事,22個部門在基層社區也有聯繫點。

新京報:迴天地區的建設吸引了大量人才,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王合生:未來科學城將把迴天地區的人口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昌平區在迴天地區規劃了40多萬平方米的雙創空間,幫助人才解決創新創業問題,相信遠距離通勤造成的“潮汐現象”將得到進一步緩解。迴天地區以後將會是有活力的、適合居住和創業的地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