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最爲迅速也最具眼球效應的內容形式,隨着移動終端普及和網絡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傳播內容逐漸獲得各大平臺、粉絲和資本的青睞。經過這幾年野蠻生長,短視頻行業已經到了一個調整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108年中旬,包括內容製作(PGC)、內容和kol孵化(MCN)、短視頻平臺、營銷服務以及品牌企業主在內的短視頻產業鏈上下游,處在中心位置的機構就多達萬家之多,邊緣涉及的更達十萬之多,大大小小、正規軍游擊隊在內的各路網紅(KOL)更是達百萬之衆,這個龐大產業鏈的從業者幾近千萬。

隨着5G商用在即,業內普遍認爲,短視頻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誰能夠提前佈局,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在這樣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橫空出世”,一時間吸引了業內的廣泛關注。憑藉着首創集團的資金、運營、管理優勢與中國傳媒大學的雄厚的人才優勢,作爲國內首個短視頻平臺中心,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必然爲短視頻領域注入新鮮血液,爲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

機遇——5G時代得短視頻得天下

短視頻行業何去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的高低,因爲短視頻80%的基礎設施成本都在帶寬。而隨着5G技術的發展,移動端網速將大幅提升,使用費用不斷下降,將極大地推動短視頻的發展。

根據規劃,我國將於2019年加快5G商用部署,並於2020年正式開始5G的商用。5G將以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至少十倍於4G的峯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開啓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到2020年中國或成爲全球最大5G市場。

5G時代帶給人類的是整個社會形態的改變,同網絡相關的東西都會因此而發生顛覆式的改變,比如2G時的文字信息、3G時的流行圖片、4G代低畫質視頻都會逐漸消失。

對於短視頻行業而言,5G時代的到來,不僅是在傳輸速度上更高了,流量資費也會更低,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智能手機的高普及率,都給短視頻的發展孕育了土壤。有專家表示,隨着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必將迎來高速發展,逐步成爲人們的生活消費形式。短視頻大戰將進一步升級,得短視頻者得天下。

清華大學教授、博導瀋陽曾表示,短視頻領域的產業規模在迅速的擴大,整個外圍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資本也在追捧,隨之而來的一個可預見的未來,短視頻用戶的規模將在未來3年內實現幾何倍的增長。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也曾表示,短視頻已經是頭條用戶最喜愛的內容體裁,等到幾年後回頭看,可能會發現短視頻改變了頭條用戶,甚至是所有互聯網用戶的消費習慣。

雲攝美CEO崔松認爲,做視頻會成爲一項基本技能,會做視頻已經從職場優勢變爲很多大公司的標配了。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視頻語言會成爲常態,視頻+行業時代正在來臨,它將成爲企業、個人、機構打造內容IP的重要途徑。

隨着5G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移動時代正向智能時代邁進,以短視頻爲主體而衍生出的產品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間,“短視頻+”將成爲新時代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主力。在以後,短視頻+廣告、短視頻+電商、短視頻+IP等等,或將逐步的進入人們的生活,視頻產業的邊界也將被打碎、重構、融合。

轉型——消費升級期待內容升級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具體到短視頻行業,這一矛盾體現的尤爲明顯。

2018年,隨着流量紅利消退,同時疊加了寒冷的經濟週期、現實的產業週期、尷尬的技術週期,短視頻行業出現了流量峯頂、內容過剩、發展乏力的情形,進入後流量時代,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內容的粗製濫造,優質內容偏少,無論是受衆還是管理層都頗有微辭。

很顯然,短視頻正處於一個從野蠻生長到佈局調整的階段。未來誰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分得更多的市場蛋糕,取決於誰先儘快進行轉型升級,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內容升級。

青藤文化袁海認爲,短視頻內容升級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紅的藝人化和明星的網紅化,還有一個就是短視頻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大有綜藝化趨勢。

國視通訊侯禹健則認爲,短視頻內容升級等同於kol紅人的知識結構和個人能力升級。有商業價值的Kol紅人,需要同時駕馭對於品牌信息的理解、內容展現方式和平臺特徵及受衆喜好三個方面,並把這些信息整合處理後形成創意內容,通過拍攝工具、技巧等展現出來。有商業價值的短視頻內容,越來越依託Kol紅人本身。

原新片場營銷總經理認爲,內容生產者需要從“用戶價值”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內容定位和生產。一方面受衆的訴求在升級,希望能夠在海量內容裏看到更多自己想看的、優質的、有意義的東西;另一方面,廣告主的訴求在升級,廣告主的訴求已經從簡單的產品或品牌信息曝光,升級到希望通過內容擴大受衆圈層,甚至深耕自己的自有羣體。

業內專家普遍認爲,優質的視頻內容,主要是來自某個領域受過良好訓練的人,基於對內容升級的需求,短視頻平臺的PGC(專業生產內容)會越來越重要。而與PGC關聯性較強的OGC(企業廣告主生產內容)以及MGC(短視頻聯盟生產內容)也會越來越多地湧現。

更爲重要的是,PGC在製作和傳播的專業性方面,具有絕大多數UGC難以比擬的優勢,對平臺的價值和用戶的體驗都會比UGC優越,因此將在5G時代成爲越來越多短視頻的生產形態。

衆所周知,國家加強了對互聯網內容的管理,火山、快手、抖音等主要的短視頻平臺均被行業行政管理機關約談,有的平臺甚至因爲出現了部分不良內容而受到處罰。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臺對包括PGC在內的內容生產者會越來越青睞。

換句話說,誰能生產出更優質、更精品的內容,誰就能受到歡迎,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在這一點上,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的人才優勢將得到巨大的體現,作爲“中國信息傳播領域最高學府”, 中國傳媒大學在短視頻方面的人才儲備是非常豐富的,有了這樣的人才儲備優勢加碼,中心將會爲短視頻行業注入多大的動力,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價值——學術與產業的融合

短視頻的風起雲湧以及具有想象力的廣闊前景,讓很多創作團隊和企業瞄準了這一領域。然而短視頻的製作,有一定的門檻,很多垂直領域的KOL想要涉獵,卻缺乏製作和運營能力。而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想要做的,就是成爲幫助垂直領域KOL視頻化的專業孵化機構。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陳銳老師認爲,短視頻作爲新生事務,無論從監管還是學界,認爲分爲四個階段:第一是野蠻生長,第二是個案監管,第三是系統化監管,最後就是相對規範化的階段。目前的短視頻行業處在第二到第三階段的過渡。學界是緩衝地帶,正在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制定規則的方式和過程。

處於這樣一個過渡階段的短視頻行業,背靠中國傳媒大學豐富學界資源的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在連接學術圈和行業一線的價值意義就凸顯了出來,推動的學術與產業的高度融合可能是未來短視頻領域轉型升級的典範。

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是首創集團和中國傳媒大學在傳媒產業領域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創新實踐,是產教融合在傳媒產業上的有效探索。雙方合作之後,將進行資源整合,加強資源注入,更好的爲入駐企業提供各項服務。

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執行總經理魏樂表示,作爲聚集短視頻從業者的孵化器,首創•中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可以爲大家提供五大服務:一是直通中國傳媒大學的優質人才發掘、培養和輸送;二是首創系金融服務支持的多元化創投及金融資源支持;三是打通平臺、品牌代理、MCN等機構的產業圈層服務;四是委託研發等技術對接服務;五是共享空間和優質的物業體驗服務。

中心將依託合作雙方多年傳媒產業園區運營經驗,與人性化、方便快捷的在線智慧園區系統爲服務切入點,配套涵蓋共享影棚、錄音棚等方面的共性技術支持平臺,爲入駐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政策解讀、工商、稅務、法務等方面個性化商務服務,搭建豐富共享的創業資源庫,最大限度滿足創業企業需求。

同時,根據傳媒行業創業特點,中心爲創業企業提供極致化的空間服務,小到靈活多變的工位,再到80-3000平米的獨立自由辦公空間,在傳媒產業創新中心都能得到相應匹配,還有500平米的路演、活動交流空間和近2000平米的花園草地,滿足創業團隊對日常辦公與休閒的個性需求,爲其打造24小時的工作生活圈。

更重要的是,中心還提供多樣的“第三空間”,滿足創業團隊對於接待、會務、健身、社交等方面的需要,開展多樣化的社交活動,舉辦公益課堂、讀書分享、興趣社團等方面的社交活動,不間斷舉辦專業講座、行業沙龍、論壇等活動,爲傳媒企業提供知識分享與資源獲取機會。

“中心希望聚集各方人才、智慧和能力,通過系列、深度的行業交流,給大家帶來新的視野,新的看問題的角度,新的不同思想。這種碰撞和裂變,也會促進大家的業務融合和相互合作,拉進彼此距離。”魏樂在短視頻論壇活動中表示,在這個搶奪“國民總時間”的時代,短視頻是最好的“跨界”鏈接器,大家要多跨界、多合作,來中心鏈接更多的跨界和夥伴。空間、活動、服務合作熱線010-6578393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