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00後大學生正式出道~

中華財寶zhaocaibank.com

新的一輪開學季到了

經歷了十幾年的寒窗苦讀

和高考的洗禮

如今又有一大批

莘莘學子要步入大學了

隨着80後步入中年

90後漸入“佛系”

00後成爲大學校園的主力軍

曾幾何時,我們以爲的小孩子

也到了讀大學的年紀了

暑假結束了……

“00後”開始成爲大學校園生力軍

據清華大學官微介紹,3800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2018級新生來到清華園報到。

2000年後出生的最多,佔3/4,正式宣告“00後”已是新生主力!其中,年齡最小的新生出生於2002年12月,還未滿16週歲。(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來源:清華大學官微

最後一批90後在告別青春

90後“霸屏”模式結束

大學校園即將成爲00後的天下!

#00後大學生#

還曾登上微博熱搜榜

在這個話題下

00後開始憧憬大學時光

而90後則感慨:

從“小鮮肉”變爲“老臘肉”

長江後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強

我們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老了”

如果說90、95後是“互聯網移民”,新生代的00後可以說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誕生於移動網絡高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平均觸網年齡小,把手機、iPad當玩具,使用QQ、上B站、玩彈幕……

同樣是大學新生報到,00後有太多讓80後90後羨慕的地方。相比於80後和90後,他們的開學季,更具有互聯網時代的特色。

一起看看那些年

上大學的標配是什麼?

開學“三大件”變遷史

70年代:臉盆、水瓶、被褥,在當時要花費大約幾十元;

80年代:收音機、手錶、鋼筆,花費大約100元;

90年代:隨身聽、傳呼機、膠捲相機,花費大約數百元;

2003年:手機、臺式電腦、MP3,花費約5000元左右;

2005年:筆記本電腦、彩屏手機、PSP等,這些共7000多元左右;

2011年:智能手機、超薄筆記本電腦、單反相機,花費在萬元以上;

2013年2018:iPhone、iPad、Mac“蘋果三件套”平均花費萬元以上;

80年代,揹着被褥上大學

90年代,配個隨身聽學英語

90年代末,BB機、大哥大、時尚輕便的隨身聽、膠捲相機,已經成了大學生必備的“時髦電子產品”。

臺式電腦

2000年後,大學生不惜在電子產品上花費巨資。從黑白屏手機、臺式電腦變遷到翻蓋手機、手提電腦。

相比80後90後,00後的大學開學季極具互聯網時代的特徵,從扛着被褥臉盆上大學,再到如今的手機電腦必不可少,大學新生的入學裝備,也是社會發展變遷的折射。

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

00後已洶湧而來

大學校園裏洋溢着青春的風采

他們即將展開新的人生畫卷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預祝新的小鮮肉們

揮灑青春、學業有成!

順便再買個黃金飾品紀念一下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