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時候

挑選了我們一共四個男的去國家隊

當時沒有跟我們細說

自己確定的目標就是要拿世界冠軍

進了訓練館以後我才知道

這是國家女隊

那時候還對陪練什麼概念也沒有

……

“只要國家需要,我就不走。”

他們離冠軍最近,因爲曾經朝夕相處;他們離冠軍最遠,因爲沒有登場時刻。

2001年,16歲的劉磊磊憑藉優異的柔道成績,突出的身體條件、柔道技術,被選入國家柔道隊。但爲了國家需要,成爲中國女子柔道隊的男陪練。

身高1米8、體重300斤的磊磊,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陪練課後,躲在沒人角落,大哭一場。

“有本事,那就把我陪練的隊員送上最高領獎臺。”

職業陪練幾乎就是“挨踢”、“挨摔”的“狠”角色,但爲了祖國榮耀,劉磊磊甘當幕後英雄,並把“陪練”做到了極致。

“你不是在爲自己練,而是爲她們在練,最欣慰的其實就是她們出去比賽,把金牌帶回來的時候,大家在一塊兒特別高興,因爲你完成了我的夢想。”

“16年來沒有攢下什麼積蓄。”

16歲到32歲,每天8小時,被摔500次,整整16年,累積284萬次。陪練出20多位世界冠軍。

國家隊柔道場的摔跤墊,見證了他身上16年的傷痛;而他,見證中國女子柔道16年來的輝煌。

“剛退役,真有點不習慣,早晨睜開眼,下了牀不知道該幹什麼。當教練,首先成績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去當,陪練的成績,也不能算在你的身上,當老師得有一本大學畢業證書。”

“只要能爲柔道做貢獻,在哪裏都行。”

“現在開始我就基本上,天天要跟孩子打交道了,跟他們一起練,陪他們一起摔,非常耐心地給他們講解。”

在孩子們的世界裏,磊磊再次找到了最初的夢想。

“他們基本的技術做得特別漂亮,如果說他們從這麼小,一步一步每天系統地訓練,到了我們的年齡,或者比我們更早,就會拿到全國冠軍、世界冠軍。”

現在的磊磊也給自己定了小目標:

只要我還能練,我還有勁練,我就會站在這個墊子上,把自己學到的,自己看到的,全部傳授給他們。

金牌屬於每一個付出夢想的人。

磊磊,追夢路上,你已是冠軍。

藍睛團隊

作爲一支年輕的專業影視製作團隊,藍睛短視頻團隊紮根青島本土,創作方向緊密與青島的海洋科技、文明風尚相結合,其創作的紀錄片、專題片以及各類短視頻,除了在社會以及網絡平臺收穫大量關注和好評,同時還不斷斬獲省級以及國家級各類專業獎項。本次大賽,藍睛團隊耗時三個多月,拍攝20多部參賽作品,其中既有文藝清新氣質的《我與“十間海”》《xuan了合唱團》,也有充滿青春活力的《縱橫四海的“90後”》《攀爬車手養成記》,專業、專心的影視工匠精神,讓他們完美地詮釋出屬於青島的獨特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