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宋祖礼

以院方发现第一例丙肝抗体阳性病人为始,到今天,东台人民医院的院内感染事件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地方主管部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件进展,看起来有条不紊,然而,在近距离接触了患者家属后,我们感受到,一些“情绪稳定”之类的套话似乎言之过早。

东台院内丙肝感染事件:家属们平添“新病”,又增“心病”

△当地发布的情况通报

在我们走访之中,一位患者家属这样告诉记者:“出事以后,大家对这个病不了解的,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我们。”焦虑与担忧,溢于言表。

患者本就受困于病痛之中,来到医院未能去旧病却染上了新病。对于病体绵延的他们而言,如何控制、如何治疗、后期是否会复发,都有待解答。

而本次事故的特殊性还在于,丙肝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高达69人的感染者数量在当地也造成了一定震动。在令不少人畏之如虎的“传染病”面前,家属们不仅平添“新病”,更是又增“心病”。

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疑问需要安抚与保障措施并举的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误解乃至歧视更需要权威的声音予以澄清和驳斥。这些不是一个“免费治疗”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句“情绪稳定”就能总结的。

东台院内丙肝感染事件:家属们平添“新病”,又增“心病”

此次事故固然让东台人民医院的卫生状况、感染管理制度等问题暴露无遗,但在反思制度漏洞和处置医院领导的同时,别忘了,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尚处彷徨无助之中。在此情况下,急于用套话应付舆论,不仅对公众不负责任,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因为责任心缺失带来的事故,不能再以缺乏责任意识的方式收尾。医疗安全不能有死角,医疗事故之中也不能出现“挂万漏一”。此次东台的感染事件,考验着主管部门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监管效力,更考验着行业工作者对患者及家属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