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有很多十分厲害的人物,而諸葛亮,厲害的程度一般人可是望塵莫及啊。諸葛亮和司馬懿算的上是老相識了,當年諸葛亮也是十分害怕司馬懿的,爲了使司馬懿不成爲他的阻礙,他散播司馬懿想要去造反的言論,令魏主不滿,想要殺了司馬懿,在大臣的再三保證下,司馬懿保住了人頭,但告老還鄉去了。諸葛亮聽了很是高興,立刻就出兵討伐魏國去了。

司馬懿明明知道是空城,爲何卻放過諸葛亮?只是各取所需

諸葛亮出兵祁山,魏軍節節敗退。在這個時候,魏軍決定請司馬懿來扭轉現在不利的局勢。司馬懿任職後,很快就扭轉了局勢,讓蜀軍有很大的損失。當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到達了西城,因爲事發突然,在西城的諸葛亮沒能撤退,城中只有千餘名老弱及幼兒婦女,這是致命的打擊,跑不了撤不了。在這十分緊急的時候,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上演了一場"空城計"。

司馬懿來到西城外,遠遠望去,西城城門大開,老人們掃着街道,樓上諸葛亮穩穩的坐在中央,彈着琴,臉上沒有一絲恐懼。這把司馬懿弄得一頭霧水,這諸葛亮到底想幹什麼?難道是有什麼埋伏?諸葛亮一直十分謹慎,今天怎麼會露這麼大的馬腳,一定有埋伏,司馬懿下令撤退,魏國大軍迅速撤退。

司馬懿明明知道是空城,爲何卻放過諸葛亮?只是各取所需

那就有一個問題了,司馬懿爲什麼不攻城呢?真的是害怕諸葛亮有別的詭計嗎?人如果真的害怕的話,先派一部分士兵進城,再若是害怕損失,十五萬兵馬,把西城圍起來一圈,困幾天不就什麼都清楚了嗎?這麼簡單的問題,司馬懿會想不到嗎,其實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是一場心理上面的博弈,司馬懿能夠被重新重用,諸葛亮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司馬懿深知,曹魏這一方能夠制約諸葛亮的只有他,如果沒有了諸葛亮,他司馬懿也就沒有利用的價值了。如果這時候殺了諸葛亮,蜀軍就會大敗,魏軍勝利,他便沒有希望得到重用。這時候的司馬懿還沒有能力起兵造反,他只能等待時機,擴大自己的實力,因此這時候諸葛亮必須活下去。

司馬懿明明知道是空城,爲何卻放過諸葛亮?只是各取所需

所以他明知這是一個局,他也故意往裏跳,放了諸葛亮,一可以讓諸葛亮繼續制約他,令他有時間可以發展自己的勢力,二是可以讓魏帝認爲司馬懿生性膽小不足爲懼,一箭雙鵰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在整個空城計的博弈中,世人都覺得是諸葛亮贏了,但其實二者不分上下只是各取所需,正是因爲都看透了對方的心思才成就了這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計。兩個非常厲害的最強大腦之間的碰撞間接性的救了諸葛亮併成就了司馬懿的輝煌。

司馬懿明明知道是空城,爲何卻放過諸葛亮?只是各取所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