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NVMe固態硬盤的包裝上可以看到NVM Express標誌,下圖所示爲東芝RC100固態硬盤,它使用了64層堆疊的東芝BiCS閃存,PCIe 3.0 x2接口,是SATA固態硬盤的理想接班人。SATA固態硬盤具備良好的向下兼容性,能夠安裝在當代和過去各種具備SATA接口的電腦當中,這是它的顯著優勢。

普通個人電腦CPU已經從單核發展到12核,但機箱裏有些事物已經20餘年未變。它們因何而生,又爲何成爲經典?

ATX主板設計:

ATX主板設計規範早在1995年就已誕生,至今已有近25年曆史,而它依然在影響你當前購買的最新款臺式PC!後來的微型mATX、ITX其實都沒能完全跳出ATX的影子。

ATX主板設計規範在設計中考慮到了主板佈線和散熱等因素影響,不過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期待新規範的誕生。最近在臺北電腦展上華碩就展出了一款名爲Prime烏托邦的概念產品。

它的特點在於主板正面由水冷及OLED顯示屏覆蓋,CPU供電元件移至主板背面以便水冷散熱,顯卡等PCIE設備同樣移動到主板背面,避免阻礙機箱風道。但在可以預見的時間裏,爲了機箱和各種配件的兼容性,ATX主板規範依然是主流。

ATX電源規範:

ATX不光是主板的設計規範,同樣也是PC供電的規範。翻出倉庫一塊十幾年前的老電源,你會發現它的接口跟現在新電源竟會有八分相似。包括24PIN主板供電和4針D形電源接口依然在當代電腦中發揮作用。

當然,除了這些老接口之外,當代電源爲了滿足日益增長的CPU和顯卡供電壓力,爲他們提供了額外的12V供電接口。4針硬盤供電接口也逐漸進化爲15針的SATA接口。

SATA接口

SATA(串行ATA)規範在2000年制定完成,取代IDE成爲個人電腦硬盤接口標準,距今已有近20年曆史。

SATA生於機械硬盤時代,卻依舊活躍在當今固態硬盤之中。SATA固態硬盤具備良好的向下兼容性,能夠安裝在當代和過去各種具備SATA接口的電腦當中,這是它的顯著優勢。

爲了適應過去機械硬盤的工作方式,SATA增加了Trim指令來幫助固態硬盤執行閃存垃圾回收,幫助保持性能。下圖爲東芝TR200固態硬盤,使用了3D堆疊的BiCS閃存,在提升容量的同時,增強了性能與使用壽命,依然是目前老電腦升級的首選。

SATA發展到3.0標準後接口帶寬的提升就已停滯,後來的SATA Express接口也沒能成功爲其續命。

好在SATA現在已經有了新的接班人:M.2 NVMe接口。在NVMe固態硬盤的包裝上可以看到NVM Express標誌,下圖所示爲東芝RC100固態硬盤,它使用了64層堆疊的東芝BiCS閃存,PCIe 3.0 x2接口,是SATA固態硬盤的理想接班人。

NVMe固態硬盤使用了PCIE通道作爲數據傳輸載體,因而可獲得比SATA更高的讀寫速度。除此之外,作爲專爲閃存而生的新協議,NVMe還添加了對HMB主機內存緩衝特性的支持,不但能夠令固態硬盤體積縮小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還能增進性能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