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鋪子給大家推薦了《超級樂隊》。

一款豆瓣9.8的韓國神綜。

無獨有偶,最近國內也出了一款樂隊綜藝。

不過,這款綜藝雖然有驚喜,但更多的是惋惜——

《樂隊的夏天》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綜藝的名字鋪子很喜歡。

不是中國,不是超級,也不是夢想,而是兩個美好的詞語——

樂隊,夏天。

不同於《超級樂隊》選撥新人組建樂隊的模式,《樂隊的夏天》中出場的基本都是成熟的樂隊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節目組號稱——

“中國最HOT的樂隊,都在這裏了!”

聽着很誘人,但略顯誇張。

節目中的樂隊,也就是國內一個大型音樂節的陣容。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當然,這個樂隊陣容還是可以的。

雖然說起樂隊,很多人包括鋪子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搖滾。

但節目選擇的樂隊,並沒有拘泥於搖滾。

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樂隊。

比如拿下過17年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的爵士雙人組合Mr. Miss;近年大火的流行民謠樂隊鹿先森;陝西樂隊之光,除了陝西話沒有固定風格的黑撒樂隊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此外,節目還找來了兩支練習生偶像組合。

emmm……

怎麼說呢。

就還是練習生當“反派”,製造他們和圈內老炮對立,以此引發話題的老套路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當然,節目中大部分還是搖滾樂隊。

新褲子,幾乎是鋪子心中國內最時髦,最先鋒的樂隊。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新褲子2000年左右的專輯封面一覽


痛仰和反光鏡,國內在搖滾和朋克樂隊上,最知名也是職業化做得最好的樂隊。

別小瞧這個職業化。

能保證音樂風格的純粹,還能賺到錢,這對於搖滾樂隊非常不易。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旅行團,同樣是一支十年屹立不倒的樂隊,也是大陸範圍英倫搖滾和小清新的標杆人物。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難以想象,節目組能邀請到這些樂隊。

這些樂隊,是鋪子關注這個節目的唯一原因。

但邀請到這些樂隊,可能也是節目組唯一的功勞。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節目一共邀請到31支樂隊。

賽制略顯老土。

從31支樂隊中,選擇最熱的5支樂隊。

結果由大衆評審、專業評審和五位超級樂迷投票選擇。

超級樂迷由馬東、高曉松、張亞東、吳青峯、喬杉五人組成。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民謠、嘻哈甚至電音,這幾年都紛紛通過綜藝大熱。

這次《樂隊的夏天》,也集合了大量的各類資源。

搖滾樂,難道要迎來自己的夏天了嗎?

但看完第一期,鋪子覺得或許沒有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第一輪比賽,31進15。

率先出場的是反光鏡爲代表的朋克樂隊。

第一首歌,《嘿!姑娘》,很燃很炸。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但接下來的三首朋克歌曲,卻在正片裏被剪掉了

並且,青年小夥子和熊貓眼兩支樂隊的兩首歌曲不僅被剪掉,還被組合拼接成了一小段鬼畜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原因,節目組是這樣說的——

朋克很簡單,簡單就非常容易趨同。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且不說這樣的說法對朋克的理解是否正確,對兩首歌曲的理解是否正確。

只是這樣對待音樂的態度,讓人非常不悅。

畢竟,是一個每期時長兩個多小時的節目。

能容下每首歌后面都有的,長達3分鐘的,讓樂隊成員對贊助商的各種吹捧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能容下某不知名練習生團體,3分鐘聒噪的演出,與3分鐘對他們無聊的吐槽;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能容下“超級樂迷”對臺上樂隊成員,將近10分鐘的,無聊乃至惡俗的,讓人異常尷尬的內涵話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馬東問女主唱:“隊友們誰的技術好一些。”


卻容不下一個同樣成立20多年,被譽爲中國地下絲絨的老牌樂隊三分鐘的演出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爲他們感到惋惜。

還沒完,節目繼續有騷操作。

比如這段,猴子軍團樂隊正在臺上賣力演出。

突然,演出變成了慢鏡頭

同時,演出被掐斷,進了一段對樂隊成員的情懷採訪……

採訪放完後,又立馬切回了演奏現場……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無語至極。

鋪子粗略估算了一下。

登場11個樂隊,節目只完整呈現了6首歌(其中還有時長2分鐘不到的)。

所有完整不完整的歌曲加一起,只有20多分鐘。

再次替樂隊惋惜。

兩個多小時的音樂節目,只有20多分鐘的時間給了音樂。

是馬東老師自己超級音癡,對音樂無感也無愛,所以不想聽演出嗎?

那捫心自問,到底做一個音樂節目幹嘛?

撕逼八卦嘮嗑,奇葩說不夠嗎?

收割搖滾圈流量?嗯?您?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看看隔壁的《超級樂隊》。

100分鐘的節目,去掉正兒八經的音樂點評,導師的鏡頭加起來不到十分鐘。

他們把更多的關注留給了選手和音樂。

並且不靠熱度出圈,而是打造了一個真實的音樂平臺。

音。樂。平。臺。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當然,節目裏還是有驚喜。

只是這驚喜和節目的製作水平,關係不大。

其更多來自樂隊。

比如盤尼西林,一支由90後組成的新樂隊。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樂隊整體氣質出衆,尤其是主唱小樂——

一個鄉村音樂打扮,卻脾氣暴躁的朋克。

然後,他站在臺上唱了一首名爲《雨夜曼徹斯特》的英倫搖滾。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小樂身上既有老子最牛X的範,也有不俗的音樂修養。

堪稱節目中最扎眼的新人。

用張亞東的話來說就是——

“我一看這幾個人,就該是樂隊,長得就像樂隊”。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再比如旅行團,一首《逝去的歌》技壓全場。

無論是音樂本身,還是現場發揮,都令人如沐春風。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並且不僅是音樂出色。

樂隊成員更是既成熟又可愛的氣質。

被問到“常年奔波演出,會不會覺得在重複?”時,鍵盤手韋偉先是回答得很官方。

然後便反問對方:


“官方嗎?不演就活不下去了,沒有飯喫了,能演就不錯了,還嘮叨。”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哈哈哈哈哈哈。

夠真誠,也夠搖滾。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最後是面孔樂隊,一個親身經歷了中國搖滾史,成立了30年的老樂隊。

樂隊成員歐洋和謳歌(已退團),都是94年香港紅磡搖滾之夜的直接參與見證者。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這次,他們再度登臺,唱了那首經典的《夢》。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他們誕生成長,並綻放於90年代。

正如高曉松所言:那是光芒萬丈的搖滾時代

的確,那時的內地搖滾圈羣星璀璨。

既是中國搖滾曾經的輝煌年月,也是現在搖滾圈永恆的情懷所在。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情懷很好。

但回憶片刻即可。

當高曉松一遍遍再次提起那個黃金時代時,你就知道:

過了。過猶不及。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再回頭看看第一期登場的11支樂隊。

不同於《超級樂隊》的全員牛X新人,我們的亮眼新人寥寥。

甚至刻薄點說,第一期就是好些四五十的中年大叔,嘮了一個多小時的嗑。

本質上,國內搖滾,暮氣沉沉

彷彿樂隊的夏天從沒有過。

而是直接從90年代的春天,到了今日的秋天。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還有五位超級樂迷。

馬東自稱超級音癡,那我們就不再多提。

吳青峯兩個節目連軸,這一期的狀態不佳。

喬杉雖懂,但面對臺上的成名樂隊,也只能和馬東一起插科打諢。

高曉松依舊老一套,愛講故事、聊情懷,多於愛音樂本身。

唯一在線的是張亞東。

他能在選手和高曉松都對練習生樂隊滿臉不滿,節目處在撕逼邊緣時,依舊心平氣和給對方提供了真正有分量的專業建議,也給節目場上降了降火。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也能在臺灣樂隊皇后皮箱,憑藉一首迷幻復古的《人間惆悵客》獲得滿堂彩時,依舊敏感地提出問題——

“我們可以喜歡某一個年代,可是即便我們做到跟那個年代一樣。那個意義也還是有一點點不夠。我覺得音樂創作既要熟悉也要陌生。”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這是張亞東一直以來的觀點。

關於音樂創作,類似的話,他說過很多遍——

如果你僅僅想讓過去的某一時代回來,那是不可能的,過去就是過去了。你必須嘗試在這個時代找到新的樂趣,這是這一代年輕人要去面對的東西。不斷地去更新歌詞,包括觀念,不斷地往前走。一直停留在原地,複製過去的東西,會越來越平庸。


關於音樂節目同樣——

“一檔音樂節目是否推動了中國樂壇,就是看它能不能輸出新創作。”


可惜,我們又輸給了韓國



鋪子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但顯然,《樂隊的夏天》離題甚遠

在這裏,樂隊、音樂和創作都退居於二線。

讓步於流量,讓步於資本,也讓步於情懷。

相比於純粹的音樂,節目組也天然更願意相信八卦、段子與故事。

是的,他們不信。

不信靠音樂就能吸引人打動人。

所以觀衆很難看到,節目組對音樂真正的尊重。

而我們也只能替音樂惋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