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献忠屠川的历史记载有很多。

从1644年他率领农民军攻克成都开始,到1646年在凤凰山中流矢去世,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使曾经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变成了人间炼狱。“至千里无烟,邑无居人,空如大漠,莽林丛生,狼奔豕突”。

有非常多的史料记载了张献忠屠杀四川人,这些记载是不是事实

(张献忠屠川)

据相关史料记载,张献忠入川后,一共有过3次大规模的杀人记录:

第一次是在1645年11月,对成都进行了血洗。

第二次是在1646年,张献忠派出数路人马,对四川各州县进行了屠戮和清剿。

第三次是在1646年底,张献忠强行将成都附近的百姓迁入城后,进行了集体屠杀。

至于被张献忠屠杀川人的具体人数,《客滇述》是这样记载的:“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

《 蜀乱》则记载:“年十五以上杀之,各路汇集所杀卫军75万,新军23万六千,家口32万。”

《明史》的记载是:“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有非常多的史料记载了张献忠屠杀四川人,这些记载是不是事实

(张献忠行军路线图)

那么,张献忠为什么如此痛恨川人,要对川人赶尽杀绝呢?

一、张献忠生性残暴,嗜杀成性。

早在1643年,张献忠攻取黄州,城中百姓听闻张献忠抵达后,争相逃命,青壮男子悉数遁去,只留下了一帮妇女和老弱病残之辈。于是,张献忠除了将姿色较好的留下供自己淫乐外,其余全部埋入壕沟里。后来,壕沟里实在埋不下了,为省时省力,张献忠就命令手下,把剩余之人扔进河里,以致河道被堵塞,河面浮油厚达寸余。

《明史》记载,张献忠“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当时川内百姓还流传一首民谣,“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

张献忠还自创了很多杀人方法,比如“天杀”。《圣教入川记》中对这种杀人方法是这样描述的,张献忠将豢养的数十只獒牵上殿,逐一对手下进行甄别。如果獒停在谁的面前不停地狂吠,那这个人必定有反叛之心,杀无赦。再如“草杀”,顾名思义,就像割草一样将人斩草除根,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可见,张献忠视生命如草芥,视杀人如游戏。

二、张献忠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他的统治地位其实并不牢固,非常脆弱。他既要镇压川内各种地方武装势力的激烈反抗,也要应付明朝残余势力的疯狂反扑,还要全力与骁勇善战的清军抗衡,同时还要提防被李自成的队伍吞并。在这种多方势力的角力中,张献忠采取了最为简单和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杀戮。

张献忠在进入四川后,为筹措军饷,对贫苦百姓大肆抢掠搜刮,对地主乡绅强行募捐。稍有不从者,便刀斧加身,性命不保。由此激起川人的激烈反抗,各地反对势力风起云涌,屡压不绝。

张献忠不懂得安抚和收买人心,一味地向百姓举起屠刀。而川人素来剽悍,镇压愈是残忍,反抗越是剧烈,因此演变成了血腥的屠杀。

张献忠历来瞧不起文人。1645年底,他曾以开科取士为借口,将川内数千文人骗到大慈寺,然后集体处死。

有非常多的史料记载了张献忠屠杀四川人,这些记载是不是事实

(湖广填四川)

​三、张献忠早年在四川受辱。

传说张献忠8岁那年,跟随马贩子父亲,带着两头骡子入川贩卖。时近中午,父子俩只卖出了一头骡子,只好将剩余的一头拴在一株柳树上,到附近寻找饭食。

当两人草草地填饱肚子返回后,这头骡子不但将柳树啃掉了一层皮,还拉了一大滩骡粪。而柳树正好位于一家大地主门前,主人闻讯后,召集了几个家丁,气势汹汹地要讨个说法。

张献忠的父亲忙不迭地赔不是,但地主不肯善罢甘休,定要他的父亲将骡粪吃下去。几个家丁一拥而上,强行将张献忠的父亲按在了那堆骡粪上,用骡粪糊满其父的面颊。

年幼的张献忠发誓,有朝一日定将川人杀个片甲不留。

当然了,这只是个传说,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张献忠虽然对川人犯下了累累罪行,不过,真实情况并非可能并非如史料记载的那样。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史料,都是清人对张献忠的一种抹黑。

就如《明史》所载,张献忠屠杀川人“六万万”,这就明显不符合历史。“六万万”就是6亿,当时全川人数不过才三、四百万人,何来6亿?

何况,在张献忠死去后,清廷通过十多年的征剿,直到1659年才完全平定了四川。如果张献忠已将川人屠杀殆尽,那么,抵抗清军的人又是哪里来的呢?

所以,另一种观点认为,真正屠杀川人的还有清军。

正是由于张献忠和清军对川人的屠戮,加上自然灾害和瘟疫,才导致川人数量急剧减少,以致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