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到皇位传递,小到家族继承,嫡长子都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但是,颇为尴尬的是,古代的雄才大略的杰出皇帝中,几乎很少有嫡长子。比如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都没有一个是嫡长子。

(秦始皇)

事实上,嫡长子不但是古代皇帝继任人的第一人选,而且是皇帝着力培养的对象。因为要让嫡长子将来把整个国家的重担挑起来,因此皇帝对嫡长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在他们很小的时候,都会选择最好的老师来教他们。不但要让他们学习文治,还要让他们学习武功,总之都会让他们全面发展。

在教育嫡长子的问题上,最夸张的莫过于朱元璋了。朱元璋几乎把整个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配备给太子朱标,让他们当太子朱标的老师。我们知道,皇帝历来都比较忌惮别人夺取他们的皇位,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如果儿子“交通大臣”,这在古代是一个大罪。但是朱元璋竟然对这个问题毫不提防,对作为继承人的儿子朱标全力支持。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的皇帝们,对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有多么的用心。

既然皇帝对自己的嫡长子这么用心,可是为什么,这些嫡长子却很少有成长为雄才大略的皇帝的呢?

(朱标)

一、没竞争就没成长。

古代皇帝的嫡长子,所获得的教育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的教育环境,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利因素,就是明显缺乏竞争环境。

有竞争才会有成长,这是从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从动物界传下来的丛林法则和进化法则。在大自然中,那些跑得不快、瓜牙不锋利、力量不强大、不善于伪装的动物,自然就会被别的动物给吃掉。留存下来的,都是那些跑得快的、爪牙锋利的、力量强大的、善于伪装的动物。

人类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不处在竞争的环境中,他就不知道锻炼自己的智慧,拓展自己的人脉等等。

我们拿刘荣和刘彻比较。刘荣是汉景帝的太子,他的母亲栗夫人也是汉景帝最宠幸的夫人。因此,这对母子就显然有恃无恐,不动脑子思考提防周围的明枪暗箭。当馆陶公主要和栗夫人结亲的时候,她仅仅凭借自己的好恶,就一口否决。当汉景帝让栗夫人保护自己的其他妻妾时,她也是不动脑子就一口拒绝。

但我们看刘彻和他的母亲王夫人。当王夫人怀刘彻的时候,她就对汉武帝说,她梦见太阳进入他的怀中。当馆陶公主要和刘彻母子结亲的时候,刘彻母子不但积极回应,而且刘彻还说要“金屋藏娇”,这“撩妹功夫”,显然是一种很有智慧的表现。而刘彻母子有这样的智慧,就是因为他们有想获得皇位这样一个渴求,就是因为他们处在和刘荣竞争的环境中。而刘荣母子没处在竞争环境中,因此他们没有得到成长。

(汉武帝画像)

二、不狠毒就不丈夫。

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所有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都有一颗狠毒杀伐的心。

当然了,这样说,并没有否定他们有宽厚仁慈的一面。但是,往往这种宽厚仁慈,是以杀伐狠毒为基础的。在杀伐狠毒,平定天下的情况下,他们才表现出宽厚仁慈的一面。

比如李世民,如果他不狠毒,杀掉太子李建成,他就不可能当皇帝。比如刘彻,如果他不狠毒,斗败刘荣,他也不可能当皇帝。再比如唐玄宗、明成祖、雍正帝,他们要是没有那股子狠劲,他们也不可能当皇帝。

除了因为狠毒才可能当皇帝外,要想成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也要有一番狠劲。比如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明成祖等等,他们经历了一番厮杀,当了皇帝以后,在整个皇帝生涯中,又经历了无数次的腥风血雨,最终才取得了那样的成就。

为什么古代雄才大略的君王,需要有一番狠劲呢?这是因为古代是一个极权社会,皇帝要想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起来,放到自己身上,必然要向大臣们抢夺。在这个抢夺的过程中,必然就有杀伐。而当他们在实现极权以后,他们就可以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办他们想要办的事情。

秦始皇如果没有极权,他能做出修万里长城和阿房宫这样的壮举呢?汉武帝如果没有极权,他能组织军队打败匈奴,实现开疆拓土吗?

以上的两点,由于社会形态不同,“狠毒”这一点我们不能学习,但是努力让自己处在“竞争”的环境中,这个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