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是嫡長子繼承製。大到皇位傳遞,小到家族繼承,嫡長子都是第一順位的繼承人。但是,頗爲尷尬的是,古代的雄才大略的傑出皇帝中,幾乎很少有嫡長子。比如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都沒有一個是嫡長子。

(秦始皇)

事實上,嫡長子不但是古代皇帝繼任人的第一人選,而且是皇帝着力培養的對象。因爲要讓嫡長子將來把整個國家的重擔挑起來,因此皇帝對嫡長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都會選擇最好的老師來教他們。不但要讓他們學習文治,還要讓他們學習武功,總之都會讓他們全面發展。

在教育嫡長子的問題上,最誇張的莫過於朱元璋了。朱元璋幾乎把整個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配備給太子朱標,讓他們當太子朱標的老師。我們知道,皇帝歷來都比較忌憚別人奪取他們的皇位,對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如果兒子“交通大臣”,這在古代是一個大罪。但是朱元璋竟然對這個問題毫不提防,對作爲繼承人的兒子朱標全力支持。從這裏可以看出,古代的皇帝們,對作爲繼承人的嫡長子,有多麼的用心。

既然皇帝對自己的嫡長子這麼用心,可是爲什麼,這些嫡長子卻很少有成長爲雄才大略的皇帝的呢?

(朱標)

一、沒競爭就沒成長。

古代皇帝的嫡長子,所獲得的教育當然是最好的。但是,他們的教育環境,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利因素,就是明顯缺乏競爭環境。

有競爭纔會有成長,這是從古至今顛撲不破的真理,也是從動物界傳下來的叢林法則和進化法則。在大自然中,那些跑得不快、瓜牙不鋒利、力量不強大、不善於僞裝的動物,自然就會被別的動物給喫掉。留存下來的,都是那些跑得快的、爪牙鋒利的、力量強大的、善於僞裝的動物。

人類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處在競爭的環境中,他就不知道鍛鍊自己的智慧,拓展自己的人脈等等。

我們拿劉榮和劉徹比較。劉榮是漢景帝的太子,他的母親慄夫人也是漢景帝最寵幸的夫人。因此,這對母子就顯然有恃無恐,不動腦子思考提防周圍的明槍暗箭。當館陶公主要和慄夫人結親的時候,她僅僅憑藉自己的好惡,就一口否決。當漢景帝讓慄夫人保護自己的其他妻妾時,她也是不動腦子就一口拒絕。

但我們看劉徹和他的母親王夫人。當王夫人懷劉徹的時候,她就對漢武帝說,她夢見太陽進入他的懷中。當館陶公主要和劉徹母子結親的時候,劉徹母子不但積極回應,而且劉徹還說要“金屋藏嬌”,這“撩妹功夫”,顯然是一種很有智慧的表現。而劉徹母子有這樣的智慧,就是因爲他們有想獲得皇位這樣一個渴求,就是因爲他們處在和劉榮競爭的環境中。而劉榮母子沒處在競爭環境中,因此他們沒有得到成長。

(漢武帝畫像)

二、不狠毒就不丈夫。

我們可以看出,古代所有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都有一顆狠毒殺伐的心。

當然了,這樣說,並沒有否定他們有寬厚仁慈的一面。但是,往往這種寬厚仁慈,是以殺伐狠毒爲基礎的。在殺伐狠毒,平定天下的情況下,他們才表現出寬厚仁慈的一面。

比如李世民,如果他不狠毒,殺掉太子李建成,他就不可能當皇帝。比如劉徹,如果他不狠毒,鬥敗劉榮,他也不可能當皇帝。再比如唐玄宗、明成祖、雍正帝,他們要是沒有那股子狠勁,他們也不可能當皇帝。

除了因爲狠毒纔可能當皇帝外,要想成爲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也要有一番狠勁。比如秦始皇、漢武帝、明太祖、明成祖等等,他們經歷了一番廝殺,當了皇帝以後,在整個皇帝生涯中,又經歷了無數次的腥風血雨,最終才取得了那樣的成就。

爲什麼古代雄才大略的君王,需要有一番狠勁呢?這是因爲古代是一個極權社會,皇帝要想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起來,放到自己身上,必然要向大臣們搶奪。在這個搶奪的過程中,必然就有殺伐。而當他們在實現極權以後,他們就可以統一意志,集中力量辦他們想要辦的事情。

秦始皇如果沒有極權,他能做出修萬里長城和阿房宮這樣的壯舉呢?漢武帝如果沒有極權,他能組織軍隊打敗匈奴,實現開疆拓土嗎?

以上的兩點,由於社會形態不同,“狠毒”這一點我們不能學習,但是努力讓自己處在“競爭”的環境中,這個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