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地圖上看,和我國遠隔南海相望的文萊,是個並不起眼的小國。它不僅面積狹小,只有5765平公方里,還被馬來西亞的林夢地區完全隔斷,一分爲二。

其實在歷史上,文萊也曾經是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其疆域包括今天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整個加里曼丹島幾乎都是文萊的領地,面積相當於現在的幾十倍還要多。

可是,究竟經歷了什麼,讓文萊失去97%的領土面積,僅有的一點地盤,還被馬來西亞橫腰攔斷呢?

(黃森屏畫像)

一、曾經的東南亞大國。

和馬來西亞、印尼這些年輕國家相比,文萊的歷史可謂是相當悠久。根據考古發掘,早在一萬多年前,文萊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其文化經歷過石器、銅器和鐵器時代。

公元4世紀左右,文萊地區出現了摩拉拔摩王國。六世紀時,該國就曾派使者渡海來到中國。到了唐朝中葉,室利佛逝帝國佔領了文萊,和中國的交流更加頻繁。後來,爪哇島的滿者伯夷王朝成爲南洋羣島上最後一個強大帝國,曾經長期統治文萊。

從14世紀到16世紀,文萊蘇丹國迎來了它的輝煌時代。特別是第五代文萊蘇丹博爾基亞統治時期,文萊帝國控制了婆羅洲西北部及蘇祿羣島、棉蘭老島的部分地區。到了16世紀,其影響力延伸至婆羅洲西部的卡普阿斯河三角洲。

元末明初,文萊渤泥王國走向衰落。南邊的印尼,東邊的蘇䘵國不斷襲擾。後來福建人黃森屏華人勢力與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聯合建立文萊國,共同抵禦外敵。

(大航海時代)

二、西方列強的入侵。

大航海時代開啓後,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文萊,成爲歐洲列強競相入侵的對象。葡萄牙捷足先登,於1536年襲擊摩鹿加穆斯林,雙方爆發衝突,葡萄牙駐文萊大使不得不選擇離開。

相比之下,西班牙人和文萊的關係更加緊張。自1565年起,西班牙海軍和文萊軍隊之間,就常常發生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到了1571年,西班牙人成功佔領馬尼拉,文萊曾派軍隊收復失地,但未能如願。

(西方殖民者的擴張)

三、沙巴和砂拉越的丟失。

隨着西方殖民者不斷對文萊領土的蠶食,曾經輝煌的文萊帝國日漸沒落,如今佔馬來西亞大部領土的沙巴和砂拉越兩個地區,也先後失去控制。

沙巴舊稱北婆羅洲,位於婆羅洲島北部,面積7611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440公里。

1846年,文萊蘇丹將北婆西海岸的納閩島割讓給英國。到1888年時,整個北婆羅洲成爲英國的殖民地。

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獲得自治地位,但仍未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等事務均由英國政府掌控,直到1個月後,馬來西亞成立,北婆羅洲更名爲沙巴,併入馬來西亞,英國總督才正式移交權力離開。

砂拉越是加里曼丹島上最大的州,面積近124450平方公里,佔馬來西亞總面積的37.5%。其南與印尼加里曼丹接壤,並將文萊隔成兩部分。

早在19世紀初時,砂拉越地區的伊班族、卡揚族和肯雅族相互間通過部落戰爭,爭奪地盤,文萊蘇丹逐漸失去對砂拉越內陸的控制。

古晉地區發現銻礦後,文萊蘇丹的派駐代表班根丁·馬哥達,負責當地的管理。隨着稅收的不斷增加,砂拉越人的反抗愈加激烈。1839年,文萊蘇丹奧馬爾·阿里·賽義夫丁二世指派班根丁·木達.哈新派兵鎮壓,並請求前來砂拉越的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布魯克,協助平息暴動。

作爲回報,木達·哈斯任布魯克爲砂拉越州長。1843年,布魯克的軍隊擊敗了木達·哈斯在砂拉越的駐軍,木達·哈斯死後,布魯克成爲砂拉越唯一統治者,建立起白人拉惹王朝。

布魯克野心勃勃,向英國方面徵詢,能否將文萊最後的領土吞併,控制整個文萊。但英國方面告訴他,儘管文萊國土盡失,但仍然是一個主權國家,不能就此吞併。

於是布魯克不斷向沿岸推進,1861年,文萊割讓民都魯給布魯克,1885年,布魯克家族又購入林夢一帶的土地,將其納入砂拉越的版圖。日漸強大的砂拉越,已經成爲美國和英國承認的獨立國家。

二戰結束後,砂拉越成爲英國直轄殖民地。1963年,在加入馬來西亞的前提下,砂拉越隨着馬來西亞的獨立,正式成爲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原本大部地區屬於文萊的馬來西亞,獨立之後向文萊表示了非常強的合併意願。當時的文萊王室也同意了,但在利益分配上一直談不攏,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參考資料:《文萊和馬來西亞爭端的起源與發展》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