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由董亞春執導、張豐毅主演的大型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在央視八套熱播,該劇主要講述了抗戰期間在長沙進行的四次攻防戰。

在劇中,被稱爲“老虎仔”的廣東名將薛嶽臨危受命,其在長沙大火後赴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之後,在其指揮下,數十萬虎賁將士逐退了日軍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由此穩固了重慶大後方併爲抗戰勝利立下卓越的功勳。

在這裏,想給大家說說不是太爲人所知但又十分有知道必要的“萬家嶺大捷”。

1938年7月,日酋畑俊六大將指揮70萬華中派遣軍沿長江兩岸圍攻武漢,國軍則以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迎戰,武漢會戰由此拉開序幕。

7月下旬至8月初,日軍第11軍所屬的第106師團沿南潯鐵路兩側向江西德安方向推進,但在這裏,他們遭遇了成軍以來的最大噩夢。

全殲日軍一個師團,“萬家嶺大捷”背後的名將薛嶽與張靈甫

薛嶽

贛西北是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司令薛嶽的防區,這一帶爲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區。

爲適應山地行軍,第106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命所部放棄戰車及重武器,除一部留守馬回嶺外,全軍主力一萬餘人改編爲馱馬大隊,以利於穿隙前進。

10月2日,106師團主力進抵萬家嶺地區,但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等待他們的是枕戈達旦的十萬國軍。

薛嶽的計劃,就是要讓日軍長驅直入,然後利用地勢將其一舉圍殲。

用薛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我這個反八字陣勢,如袋捕鼠,又如飛剪,敵犯右則左應,犯左則右應。敵若鑽進來,就很難逃出去。”

從10月3日起,松浦淳六郎即感覺情形不對,之前進軍途中只受到小規模襲擾,但進入萬家嶺一帶後,明顯有師以上的中國軍隊對其展開攻擊。

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也發現了這一情況,其立即命令106師團向北轉進,並向27師團迅速靠攏;同時,又令27師團警戒106師團右翼,企圖把106師團接出重圍。

全殲日軍一個師團,“萬家嶺大捷”背後的名將薛嶽與張靈甫

但是,日軍的救援在麒麟峯遭到國軍李漢魂部的頑強阻擊,直到戰役結束,27師團仍被隔離在萬家嶺主戰場外。

10月4日後,十萬餘國軍陸續靠攏,對106師團合圍之勢已成。

在薛嶽的命令下,第18軍阻擊趕來增援的第101師團;第4軍死死卡住106師團的退路並展開正面攻擊;第66軍、第25軍也都相繼加入戰鬥。

在此情況下,松浦淳六郎仍想按岡村寧次的命令向北突圍,但在張古山遭到吳奇偉第74軍的頑強阻擊。

從地形上看,張古山是座毫不顯眼的小山頭,但其山勢極其險峻,爲日軍前進的必經之地。

而最奇的是,這座小山頭正好堵在了整個萬家嶺戰場這一狹隘走廊的道路中間!

換言之,如74軍卡住張古山,不僅徹底封死了106師團的出路,而且居高臨下,爲聚殲頑敵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死守張古山的不是別人,正是王耀武第51師下屬的張靈甫第153旅。這一戰,也是張靈甫的成名之戰。

全殲日軍一個師團,“萬家嶺大捷”背後的名將薛嶽與張靈甫

在之後幾天裏,雙方在此展開了極其激烈的爭奪,張古山幾易其手,白天日軍憑藉空中優勢和重炮攻下陣地,晚上張靈甫再指揮部隊以夜戰奪回,雙方打得頭破血流,屍橫遍野。

儘管犧牲極大,但國軍將士仍頑強死守,任憑日軍反覆拼殺,終究未能突破一步。張古山成了106師團的噩夢。

10月9日,各部隊向106師團展開了最後的猛烈攻擊,各部長官包括兵團司令薛嶽也都親臨一線指揮。

當晚,106師團全線崩潰,第4軍突擊隊一度還衝到了其司令部僅數百米處,如不是黑夜中目標不清,師團長松浦淳六郎極有可能被俘。

這時,岡村寧次爲拯救106師團的殘兵敗將而嚴令增援各部不惜一切代價向萬家嶺一帶靠攏。10日後,日軍三個師團、三個支隊分別從東面、背面殺奔而來。

此時,鑑於基本殲滅106師團的目的已經達到,薛嶽於13日晨果斷命令全軍撤出戰鬥。

萬家嶺大捷共殲滅106師團四個聯隊,僅司令部千餘人得以逃脫,這是抗戰以來殲敵人數最多的一次,也首創了中國軍隊基本全殲日軍一個師團的戰例。

消息傳出後,各地紛紛舉行祝捷大會,武漢全市更是鑼鼓喧天,爆竹之聲晝夜不絕於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