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水車”疑雲:官員科學素養不能太“水”

每經編輯 祝裕

連日來,一則消息承包了大衆的笑點。《南陽日報》日前在頭版刊發報道稱,“水氫發動機”在當地下線,“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消息一出,引發如潮質疑。

“只加水就能跑”,高科技“神車”一夜爆紅,消息甫出,揶揄之聲不絕於耳,戲謔之詞充盈網上,有感嘆當年的物理、化學都白學了,也有調侃相關部門花巨資“把全國人民逗笑了”……儘管南陽市工信局和湖工大材料與化學學院先後回應,但仍難以平息輿論質疑,究其因,這件事的信息量有點大,除了背離常情常理,無法實現邏輯自恰之外,還給世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

無法確認此事何時體面收場,而就目前而言,不容迴避的一個反思落點就是,一些明明違背基本常識的鬧劇何以接連上演?如果說數十年前,水變油與那時公衆缺乏科學素養有關,而時至今天爲何仍有人相信水變油式的荒唐劇本?

具體到此事,由於當地主政官員點贊,“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用英語說‘very good’”,使得這一事件變得“複雜”而充滿看點。如果說普通民衆缺乏科學素養,尚可理解,而主政一方的地級市大員也興高采烈地爲一個可疑項目點贊,不能不讓人感到困惑。

普通民衆缺乏科學素養,幹出荒誕不經的事,危害的影響範圍還比較有限,而若官員科學素養太“水”,在施政過程中一旦做出背離科學的事,則後患無窮。比如,過於急功近利,飢不擇食,讓一些“僞科技”項目上馬,結果,公帑耗費了,當地發展被耽誤了。這樣的“反面典型”時有所聞。

應該說,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之大事,但是創新的前提是遵循規律,上馬科技項目的前提是嚴格論證。從“遵循技術規律,分梯次、分門類、分階段推進”,到“科學發現是有規律的”,再到“培育和弘揚遵循規律、崇尚科學的‘求真’精神”……中央一再強調創新要遵循規律,遺憾的是一些官員並未放在心上,以至於時不時出現“三拍”現象——“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

權威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8.47%。一方面應看到,與前幾年相比,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衆比例明顯提高;而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別是遠遠不適應建設科技強國的需要。提升全民族的科學素養,迫在眉睫,急不得更慢不得。否則,歪理邪說就會流行,僞科學就有市場,一些打着科技創新旗號的騙子就會大行其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普是提高科學素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國民科學素養總體不高,再一次說明科普任重道遠,科普大有可爲。在這方面,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員不僅自己要做出表率,努力提高科學素養,還要爲民衆創造形式多樣的科普條件,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加速提高民衆的科學素養,從而爲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奠定堅實基礎。 (據新華社電)

(本文來自於每經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