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種節日大有羣魔亂舞之相,先是一羣情侶+一羣剁手族搶佔了原本給單身過的光棍節,緊接着一羣大齡“兒童”又搶佔了兒童節,紛紛聲稱自己還是寶寶裝起了嫩。而今年,似乎連青年節都不保了。

今年的青年節,朋友圈裏紛紛流行起了“變臉”遊戲,人民日報、天天P圖不約而同的上線了照片相關H5,不僅能和五四文藝青年撞臉,還能一秒擁有自己的前世青年照。而最扎心的是,據中國共青團界定,14-28歲的人才能稱爲青年,一點資訊魔性測試H5告訴你,即使你喝起了枸杞,依然有可能被踢出“青年”的行列。

人民日報:穿越時空的撞臉

繼去年大火的軍裝照後,人民日報又聯手騰訊於五四青年節當天推出了《重溫五四,你最像哪位文藝青年?》H5。這次的H5操作起來簡單粗暴,用戶僅僅需要上傳自己的照片,並且選擇性別,系統就能自動匹配出長相相似度最高的五四青年曆史人物。就是這樣直截了當的操作手法,引發朋友圈的轉發熱潮。

這裏不得不提到人民日報的小心機,爲了方便用戶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優秀涵養和獨特氣質,不僅選取了周旋、徐志摩、胡蝶等兼具才華與顏值的文化名人,還特別配以人物座右銘和生平講解來提升逼格。更有意思的是,在宋茜、黃景瑜、楊紫、楊子姍、蔡文靜、徐浩、張一山等一衆明星微博秀出“青春照”後,H5更是一路躥紅。

這一波“撞臉”百年前名人而引發的刷屏熱潮,一方面傳承了五四精神,另一方面也對先烈們抒發了緬懷之情。人民日報充分發揮了傳統媒體借用新技術新媒體宣傳正能量的創新能力。

一點資訊:花式力證我是青年

刷一點資訊時,頻頻刷到蔡徐坤,蔡徐坤是誰?和蔡明、蔡國慶、蔡依林什麼關係?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我還是那個站在時代潮頭的年輕人嗎?

這個五四青年節,一點資訊推出《1.點證明54青年》H5,通過幾個讓僞青年傻傻分不清楚的趣味測試題,力圖拆解用戶DNA構成,讓一衆真假青年現行——你還敢說自己是寶寶嗎?究竟是臘肉還是鮮肉,到底是戲精還是養生,在這一波測試下,結果自然會見分曉。

據瞭解,此次H5依託的是一點資訊平臺5.6億用戶的海量使用行爲大數據,特別是年輕用戶的行爲數據。而在3月7日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媒體民生調查活動——CCTV“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上,一點資訊就曾發佈《年輕人的精氣神兒》主題大數據報告,從學習、工作、戀愛、家國情懷等多個維度對年輕人的生活、精神狀態進行深入解讀。

比如,題目中精心設置的“蔡徐坤”、“拿小拳拳捶你胸口”等兼具趣味性和差異性的點,測試結果中用“你是喫可愛長大的”、“看得了還珠,追得了偶像”這種符合年輕用戶網感的文案,無論從題目還是從測試結果頁,都力圖與年輕用戶深度共鳴。通過平臺內的大數據分析,找到有代表性又有意思的點來設置測試題目,讓真假青年全部現行,以其有趣的題目和精妙的測試結果形成了刷屏級的效果。

最後的結果導向頁則突出了一點資訊的另一個優勢,即興趣閱讀。針對測試結果得出的不同年齡關鍵詞,推薦用戶查看與之匹配的興趣內容。如脫髮青年,推薦看脫髮內容,理性青年推薦看“五四青年節”。

總而言之,此次營銷很好地利用了一點資訊作爲移動資訊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優勢,強化了一點資訊興趣閱讀的平臺理念。既是一次刷屏級的熱點營銷,又是一次與品牌緊密結合的有效營銷。

而這也不是今年的心血來潮,前方密探來報,一點資訊其實在去年青年節就聯合微博和百餘家品牌藍V發起了“1.點證明54青年”話題活動。今年延續了去年的主題,卻在形式上再次有新突破。目前“1.點證明54青年”活動已經成爲一點資訊一年一度的品牌主題節日活動,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打造年輕化的品牌形象。

天天P圖:換臉變裝百玩不厭

返老還童的小學生證件照、全民cos武媚娘,不管是變妝還是換臉,天天P圖都是百玩不厭。五四青年節新推出的《我的前世青年照》H5就是這種玩法的續集系列。雖然是同樣的五四青年節,同樣的上傳照片選擇性別,天天P圖卻走了一條和人民日報不一樣的文藝路線。

作爲一個圖像類產品,天天P圖利用一貫的變臉換裝小伎倆,迎合了一衆青年男女阿姨大叔走火入魔的P圖心態,讓朋友圈再次實力cosplay了一把。時而是舉止優雅、追新求異的留學生,時而是獨立自強、追求自由的新青年,時而是婉約靈秀、顧盼生輝的上海名媛,天天P圖帶你回到前世,從前世青年照裏見證你的文藝青年範。不管生活是狼狽還是順風順水,心中的情懷和嚮往的文藝青年範都將在朋友圈裏延續,也圓了一把穿越民國夢。

天天P圖深耕產品功能,通過這支H5,除了炫耀了一把酷炫科技,還充分發揮了工具型產品的可用性,深刻挖掘了平臺的好玩屬性,讓用戶對產品加深了記憶點。

朋友圈的各色真青年和假青年秀了一波,且不管戲精還是作妖,這莫不是變着法的向老闆亮出自己介於14至28週歲這個區間的青年身份,請求給予國務院的青年節半天假期?那麼,問題來了,你放假了嗎?

不管是有假放還是沒假放,縱觀五四青年節各家的借勢營銷,切合各家的調性和特色纔是成功的。無論是人民日報弘揚五四文化,還是一點資訊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證明真假青年,抑或是天天P圖利用圖像技術P前世青年換臉照,都是產品本身與節日熱點的有效結合,在有趣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作者:李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