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方百計試圖減肥的人,冰箱裏卻能打臉地發現甜品——當代的年輕人,往往生活在極端的矛盾裏。冰箱裏,藏着一個人的性格與習慣,生活哲學與人生智慧。

我的冰箱有人想看看嗎,畢竟那裏藏着我有趣的靈魂!

● ● ●

太真實!年輕人的祕密都藏在這裏?!

說起最怕別人偷看的東西,你的第一反應基本是「手機」。

但真正透露你全部祕密的,卻往往是你家裏沉默佇立的「冰箱」。你是否留意過你的冰箱大小,冰箱裏的食物種類、擺放方式?冰箱裏是否分區、是否有過期食物、是否有面膜和補品、是否有自制的醃菜?

其實,你冰箱裏的種種,都能直接反映你的三觀、個性、習慣、健康、婚戀等情況,最能觸及你的深層。

冰箱,出賣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真相。

太真實了!年輕人與食物的日常糾結

①“喫最補的藥,蹦最野的迪”

熬夜喝酒蹦迪、揮霍年輕的人,冰箱裏卻常備各種補品和麪膜;千方百計試圖減肥的人,冰箱裏卻能打臉地發現甜品——當代的年輕人,往往生活在極端的矛盾裏。

在“打開明星冰箱”的下飯綜藝《拜託了冰箱》中,對自己身材十分在意的關曉彤,日常“過午不食”,遵循着媽媽精心設計的減肥食譜。

卻又在深夜,父母都睡了之後,悄咪咪給自己煮了一鍋豐盛的“減肥大忌”方便麪。

而變圓得從“360度無死角”到“360度無棱角”的彭昱暢,卻被發現冰箱裏囤了好幾大瓶汽水。

質問之下彭昱暢一臉認真地比了個“0”,說爲了減肥,他把汽水都換成了零卡。

我們一面有着覺得早睡可惜的“熬夜強迫症”,或是工作壓力巨大、時常熬夜加班;一面又被各種文章科普了各種養生知識,在禿頭、猝死的焦慮之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格外在意。

一面嘴饞着放不下炸雞、奶茶的美味,與此同時,又要迫於外貌焦慮,去面對減肥的苦惱。

在矛盾兩端反覆橫跳的我們,只能通過“補救行爲”尋求一種心理暗示,甚至是自我催眠:遵循啤酒泡枸杞、熬夜塗眼霜的 “自殺式養生”理念;不小心喫多了,下樓多跑兩圈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儘管敷多少面膜都不能改變熬夜傷身的事實,“自殺式”的“假養生”不能取代早睡、健身、合理飲食等“真保健”。但在《拜託了冰箱》新一期節目裏,明明對巧克力過敏,卻特別愛喫巧克力的papi醬,於矛盾中爲我們開出了一條“人生苦短,不必處處計較,可以適當放縱”的豁達之路——

“喫喜歡的東西,過短命的人生,開心最重要。”

— “今晚喫啥啊”

—“看心情”

千萬不要小看了食物在當代年輕人“精神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每個人的冰箱裏,一定都多少會備有自己的“續命零食”:冰淇淋、酸奶、可樂……隨時準備在被論文、工作壓得透不過氣的時候,給自己“續命”。

而不能自己儲藏冰箱的食物,例如炸雞、奶茶、麻辣燙,每個人的心裏都有那麼幾家“真愛店鋪”,在渴望被食物拯救的時候,毫不猶豫直奔而去。就像對周冬雨來說,火鍋就是她的“快落源泉”——沒有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

人生難題:喫什麼?往往由我們當時的心情來決定。

煩躁得頭昏腦漲就來點清爽沙拉;無聊乏味時就來點火熱刺激的麻辣燙、泡椒鳳爪;深夜狂嗨的時候點兩串燒烤;想給忙碌的生活增添點精緻和儀式感,就去喫喫西餐……節目裏,關曉彤說她工作後累得崩潰時,一定要點她摯愛的麥樂雞塊。

喫好了,被投餵對了,心情自然就好了,簡直是食物治癒療法。

③“老子就好這口,你管得着嗎?”

口味多元、個性突出的時代,每個人多少都會有點不爲他人理解的小偏好。放香菜VS不放香菜,辣死黨VS拒辣黨,重口味VS小清新,彼此互爲天敵,又各有所愛。

《拜託了冰箱》節目裏,世界上第四臭的食物“藍紋奶酪”,池子聞一下就被嗆成表情包,喫一口,嫌棄地說感覺像在啃“鞋墊子”。

但李宇春卻能就着一杯小酒,喫得津津有味,獨自一人靜享生活。

每個人都有對食物的偏好選擇,也對應着各異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比如容易得罪人的“耿直girl”吳昕就是愛喫麻辣燙,愛啃脆脆甜甜“水果胡蘿蔔”的沈月,是個喜歡做手賬、收集小物的可愛少女。

“算了,你不喫香菜,不跟你一起喫飯。”

“變態辣火鍋,有人約嗎?”

這種只基於味蕾的認親方式,成爲了一種“味蕾社交”,對食物的愛好相同,就能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瞬間縮短。

打開冰箱,發現生活的真相

冰箱,是最眼尖的“狗仔”,對冰箱的探索,最能觸及一個人的生活本質。在某種程度上說,看《拜託了冰箱》,就是在看每個明星的“八卦”,還是那種深藏不露的。

李宇春的冰箱,食材種類豐富,還很多有自家醃製的辣菜。愛好下廚的她冰箱充滿生活氣息,細緻的分類有種“強迫症”的感覺。

而愛 “小酌一杯”的關曉彤的冰箱裏,貯藏一瓶她爸爸在她生日時爲她定製的紅酒。21歲的她,是個被家人愛着長大的女孩。

節目裏,不同明星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狀態:獨立或依賴;處於不同年齡階段:自由或被催婚、奮鬥事業或學習成長;有着不同生活習慣:外賣爲生和享受烹飪……

《拜託了冰箱》第五季播出後,社長對節目的死忠粉們進行了一些小小的調查,發現他們的冰箱正是他們生活階段、態度或性格的印證。

即將開始讀研究生的她,對生活講究而有自己的考量。

對廚房的渴望裏,是對未來生活始終心懷的美好憧憬。

作爲一個“喫貨”,冰箱滿了,生活就更有動力。

冰箱裏,藏着一個人的性格與習慣,生活哲學與人生智慧。

當池子在冰箱裏塞滿用自己的錢買的喫的,實現了“零食自由”和“水果自由”,他就會非常快樂。當他遭遇無端的詆譭與非議,他也不會特別困擾。

何老師說他,能“很淺地去接受非常深的人生。”

你總能在明星們各異的冰箱、關於冰箱的各種生活故事裏得到啓發、發現共鳴。看他們的冰箱,也是學會審視自我,欣賞生活。

冰箱,最懂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真相。走進一個人,一定要去打開他的冰箱,去探索他的祕密,發現那些他不爲人所知,而又趣味十足的,“B麪人生”。

● ●●

社會學了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