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嬌阿依、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梁平木版年畫、以梁平盛產的上等慈竹爲原料製作的竹簾畫、南川傳統手工編織技藝、竹根工藝、川劇變臉等獨具重慶文化特色的項目和產品也在現場互動展示。他說,梁平木板年畫、川劇變臉、竹編等產品展示了重慶的文化特點,以及重慶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5月28日在重慶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上,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698名技能精英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展開18個比賽項目的角逐。竹編、木板年畫、竹簾畫等傳統技藝令人稱讚叫絕。

手工製品吸引不少嘉賓參觀

“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由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除了18個比賽項目外,現場還有中國企業產品和技術展覽、巴渝工匠絕技絕活展示。

70歲的餘雙全用一雙大手將青綠色的竹篾“舞”得飛起,一個蒸飯用的甄子蓋漸漸成型

餘雙全的一手竹編絕活兒,是重慶旅遊集團120平米展區中的一個亮點。重慶旅遊集團工會主席楊靜接受採訪時說,集團集中推出重慶文化旅遊“五張牌”產品,按照“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個方面,讓民衆全面深入地領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重慶魅力。長江三峽、洪崖洞、黃金郵輪、金佛山等重慶旅遊精品皆有展示。

川劇變臉展示

苗族嬌阿依、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梁平木版年畫、以梁平盛產的上等慈竹爲原料製作的竹簾畫、南川傳統手工編織技藝、竹根工藝、川劇變臉等獨具重慶文化特色的項目和產品也在現場互動展示。民衆既能觀賞,還能與技藝能手交流。

餘雙全告訴記者,他從1966年開始做竹編,至今已有53年。以前是哪家有需要,他就上門做工。現在他已成爲重慶南川金佛山景區的一位竹編展示工匠。

“今天有位韓國參展商看到我們的竹編工藝,一下子就買了好幾件竹編制品。”餘雙全供職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竹編制品一年銷售額約10萬元,但已出現供不應求的趨勢。問題是傳承這項技藝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參加此次展覽,他希望讓海內外參展商看到竹編這項傳統技藝,擴大竹編制品銷路,也讓這項技藝有更多傳承者。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展示包糉子

王小蘭的繩結編織也令人駐足。一個彩色的糉子在她手中“變”出來,應景即將到來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她已在重慶南川成立手工編織基地,帶領約50位婦女一起以傳統手工編織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展會現場還特別準備了“‘一帶一路’‘糉’是情”活動,通過包糉子、送糉子、表心意等環節,向海內外遊客傳遞濃郁的端午文化和濃濃的友情。

除了美景、美食和傳統技藝,現場的重慶旅遊雲平臺還展示了重慶旅遊大數據,提供“智慧”的旅遊管理服務,可供有意參與旅遊開發的展商參考。

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星強巡展後接受記者專訪。他說,梁平木板年畫、川劇變臉、竹編等產品展示了重慶的文化特點,以及重慶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重慶在長江黃金旅遊帶爲國際國內遊客提供的高水平服務也在此次展覽中得到充分體現。

據李星強介紹,參加此次展覽的重慶國企有16家,展示了智能製造方面的發展突破、技術改革創新、各種核心產品等,設計巧妙、特色鮮明,充分展現國際技能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融合,更體現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

編輯:陳卓

責編:朱林國

聲明:人民網國資曉渝推送稿件除註明原創內容之外,其餘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爲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電話:67885978

大家都在看

出品:重慶市國資委 人民網重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