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相對落後,俄製戰鬥機向來以人機界面不夠友好而著稱。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的第三代戰鬥機已經基本普及了“一平三下”(也就是一個平視折射顯示器,三個下視多功能液晶顯示器)的玻璃化座艙。而同時期俄製第三代戰鬥機蘇27、米格29的座艙,依然還是傳統的指針式儀表顯示系統,飛行員在緊張的空戰中需要低頭從密密麻麻的儀表上讀取空情信息,然後操作複雜繁瑣的按鍵開關來完成各種戰術功能,實在是感到壓力山大。

蘇27充滿破舊儀表,殲16像家庭影院,中國戰機座艙大變革

中國最早從俄羅斯購買的蘇27座艙如同鐘錶店一樣古老

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的米格29從截獲目標到發射導彈需要按動多達十幾個按鈕,美軍的F16則只需要按動三個按鈕,誰能夠更好地把握先發制敵的戰機可謂是一目瞭然。此時中國軍隊裝備的都是老式俄製戰鬥機的仿製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那就更大了。1992年我國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SK/UBK,開啓了列裝第三代戰鬥機的序幕。作爲我軍最先進的戰鬥機,蘇27SK/UBK的座艙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鐘錶店”,唯一比較高級的設備就是儀表盤右側有一臺陰級射線管簡易顯示器,可以顯示飛機所在的方位。

蘇27充滿破舊儀表,殲16像家庭影院,中國戰機座艙大變革

國產化的殲11座艙有所改進

此後我國對蘇27進行了許可生產、仿製改進,並賦予了國內的型號編號——殲11,不同批次的殲11國產化程度逐漸提高,雷達航電設備也有所升級。殲11後期型號的座艙將原有的陰級射線管簡易顯示器替換成了液晶顯示器,另外在儀表盤右側的遮光板上方額外增加了一臺液晶顯示器,能夠顯示火控參數、電子地圖等較爲全面的信息,儘管充滿了濃濃的山寨味道,不過只要能夠提高戰鬥力,造型土氣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關係。2000年以後我國又進口了更加先進的蘇30MKK/MKK2,座艙界面總算是初步實現了玻璃化。

蘇27充滿破舊儀表,殲16像家庭影院,中國戰機座艙大變革

蘇30MKK的座艙初步實現了玻璃化

蘇30MKK/MKK2的前後座艙分別配備了兩部大尺寸的多功能液晶顯示器,整體佈局一改俄製戰鬥機凌亂侷促的風格,顯得非常簡潔大方,並且能夠搭載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以及各型對地精確制導武器,成爲當時中國軍隊最拿得出手的明星裝備。當然真正與國際主流水平全面接軌,還是要等到全新的國產化改進型——殲11B出現。

蘇27充滿破舊儀表,殲16像家庭影院,中國戰機座艙大變革

殲-11B座艙

作爲我國消化吸收蘇27技術的第一個自主化成果,殲11B也創下了多個新紀錄,比如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首次量產裝機、蘇27系列戰鬥機首次裝備機械掃描平板天線雷達等等。殲11B的座艙採用“一平五下”(一個衍射平顯,五個大型液晶顯示器)的全玻璃化佈局,達到了西方國家戰鬥機90年代中後期的水平,也成爲了我國國產第三代戰鬥機的標準配置,殲10、殲11BS、殲15等型號戰鬥機的座艙基本上與此大同小異。

蘇27充滿破舊儀表,殲16像家庭影院,中國戰機座艙大變革

蘇35座艙頗爲漂亮,但被折射平顯拉低了顏值

近年來,側衛家族的最新成員蘇35、殲16相繼加盟中國空軍,其中蘇35代表了目前俄製戰鬥機的最高水平,用兩塊超寬屏幕的液晶顯示器取代了幾乎所有的機械儀表,不過被依然還在使用的老式折射平顯拉低了時髦值,這是西方國家向俄羅斯禁售衍射平顯的結果。

蘇27充滿破舊儀表,殲16像家庭影院,中國戰機座艙大變革

殲16座艙的豪華程度堪比F35

殲16則一步到位地裝備了足以比肩F35的綜合座艙信息顯示系統,使用一整塊全景式的液晶顯示屏幕,通過不同的區域劃分來顯示不同的信息參數,飛行員坐在戰鬥機座艙內就如同置身於一個超豪華版的“家庭影院”一般,不僅具備無以倫比的全向姿態感知能力,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任意切換放大顯示圖像,輸入界面既可以採用觸摸式輸入也可以採用按鍵式輸入,大幅提高了飛行員下達戰術指令的效率。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側衛家族終於在中國發揚光大,更是在傳統弱項上取得了與世界頂尖水平同步的輝煌成就。

作者:利刃/刻雨無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