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嵌银漆器,是清乾隆年间随着痕都斯坦玉器而兴起的一种工艺。

r

嵌银,顾名思义,就是在器物上镶嵌银饰,将铜,金、银等材料,拔成很细的丝条,在木质器物上嵌上山水、花卉、人物、鸟兽或真、草、隶、篆等各体字句,再漆以数遍生漆推光而制成,从而在家具的表面形成工整华美、光彩夺目的银丝图案。

rr

嵌银丝工艺的起源

rr

嵌银的由来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时为潍县的铜业首饰制作相当发达,主要生产铜盆、铜壶,铜水烟袋、乐器等几十种产品,工匠们为了美饰产品扩大销路,就比照古代器物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饰文,这对嵌银漆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r

在道光年间,铜首饰艺人姚学乾在为金石家陈介祺修复文物、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等过程中,与拓裱艺人田雨帆一起,遍览历代精美文物,参考汉代金银器,刻意出新,独创了在木质器具上镶嵌金银丝的工艺。他用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和撑架,与古文物珠联璧合,凡观者无不拍案叫绝。于是,原来的铜匠嵌金银艺人也纷纷模仿,到光绪年间,嵌银漆器的制作,在潍坊已很普遍。

rrrr

光彩夺目“银丝嵌” 飞金走银妙趣生

r

(清 紫檀嵌银丝花卉水仙盆)

rr

此后,嵌银漆器大量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首先是从烟具开始的,嵌银艺人掌握了木器镶银的工艺后,就在木质水烟袋套上镶嵌金银花纹,木质嵌银的水烟袋套古朴雅致,使人耳目一新,因此十受欢迎,使之成为抢手货。

r

而这种现象反过来又推动着更多的铜匠艺人改行从事木器嵌银,产品品种逐渐增加到几十个,所生产的产品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r

因此,这个时期是嵌银业在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期间,嵌银艺人中出了多位技艺超绝的大师,如姚学乾、田雨帆、陈介祺、田皎睿等。

rr

红木嵌银的制作步骤

rr

作为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嵌银漆器有一整套完整复杂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配料、成型、组装、雕刻、镶嵌、涂漆等复杂的工艺程序。艺人全靠手工特制的小锤、小剪、小刀,在名贵木料制作的器具上大做文章。

r

其工艺方法是:以白银为材料,先将银丝加工成略扁形状的银丝,并设计出适合家具各个部位的纹样,然后将画有纹样的纸贴在红木家具的表面。干后,按照纹样的弯曲平直,再用修边机依纹样凿刻出一道道浅槽,将有纹样的纸清除掉,便可将银丝压嵌入槽内。用槌子轻轻敲实至平,再经打磨后,便可上蜡,家具的表面便有工整华美的银丝图案。

rr

光彩夺目“银丝嵌” 飞金走银妙趣生

r

(红木掐丝地开光嵌玉石花鸟图笔筒)

rr

其具体步骤如下:

r

1、设计纹样:设计银丝嵌纹样,根据家具的长度、宽度,计算并设计好纹样,并将纹样画于棉纸上;

r

2、贴纹样:确定家具要镶嵌的纹样后,将画有纹样的棉纸贴在家具的表面,待干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r

3、纹样雕刻:在家具上贴好要镶嵌的纹样后,依据纹样的弯曲平直、形状等选择合适的薄口小刻刀,依纹样凿刻出一道浅槽,每凿刻数刀;

r

4、嵌银丝:待纹样雕刻好后,将银丝压嵌入槽内,直至纹样的浅槽内都嵌入银丝;

r

5、敲打银丝:待银丝嵌完后,用木槌轻轻敲实,直至银丝的嵌面平整为止;

r

6、表面处理:待银丝嵌制作完成后,就要对家具表面做最后的处理工作了,如打磨、上蜡或擦漆。

rr

嵌银漆器的工艺特点

rr

嵌银漆器使木、金、银、漆融为一体,是绘画、镶嵌与雕刻艺术的巧妙结合。大到巨型立屏、挂联,小至烟斗、印盒、经艺人之手,件件古朴典雅,绚丽多姿。

r

先要起稿,双钩白描,印稿制模,磨出稿样,贴到木器上,着利刃就稿线切口,刻上细槽,顺槽嵌入细如发丝的银丝或金丝,边切边嵌,小心翼翼,边嵌边敲,轻重适当,那纤细的金丝银丝在手指间翻腾跳跃,又被信手拈来,随意驱使般嵌了进去,丝丝合规入矩,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朗处,如轻轻飘来的秋毫一痕,悠悠然,轮廓而已;细密处,一毫米嵌进两道银丝,丝丝之间,只有仔细辩认才见一纹木线。这种细致,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rr

光彩夺目“银丝嵌” 飞金走银妙趣生

r

红木嵌银丝小柜(一对)

rr

接下来是刷稿,要把贴上的稿样轻轻地刷去,让那金丝银丝亮出光彩。先抹一遍泥子,再用细砂纸磨净,这才刷漆。漆用天然大漆,刷一遍,晾干一次,打磨一遍,一遍一遍,有七遍之多,让大漆渐渐浸入木质。

r

最后,用人发漆栓蘸大漆普罩一遍,那亮,光可鉴人而又十分沉稳。然后,把罩在金银丝上的漆,用钢棱轻轻地、缓缓地刮去,那金丝银丝,就亮得夺目,图案也似乎要跃了出来,即成飞金走银、妙趣横生的嵌银漆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