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所有父母去嘗試去探究的問題。如何分辨教育的好壞,可能只有孩子的成長才能證明。

陳美齡是一個很成功的母親,三個孩子都在斯坦福大學進修,她用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成爲更好的人。那麼,她所擁有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什麼呢?

陳美齡坦言自己曾學習過很多關於教育的知識,繼而用自己學習到的,積累出來的經驗去教孩子、帶孩子。

父母不要做的十件事

1. 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當父母經常將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孩子就會處於被打擊的狀態,變得沒有自信,不敢展示自己。讓孩子處於一個自我肯定的狀態纔是給他最好的鼓勵。

2. 不要用物質獎勵小朋友

當孩子不聽話時,你將玩具或者其他物質當成獎勵去誘哄他聽話,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講條件的習慣。將獎勵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進行家庭間交流的事情纔會讓孩子真正成長。

3. 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當父母明確的將孩子的時間劃分爲做功課和玩,並已命令的態度告誡他們只有做好功課後才能玩時,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學習是父母讓他們做的事,是苦的,而玩是父母爲了獎賞他們做好功課而得到的。長期以往,孩子會變得不愛學習,只愛玩。

父母不妨將學習和玩結合在一起,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玩,玩的時候也是學習。在玩的時候發散一些問題,並讓他們學着去尋找答案,將學習當成一種興趣去堅持,自然也不會覺得辛苦。

4. 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別讓分數束縛孩子的學習,將補習的費用當做家庭的旅行經費,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見世界,也可以用這些錢來培養孩子各種興趣愛好,讓他們的成長更加快樂隨心,學習自然也就更加明朗。

5. 不要替孩子選擇

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考量後,做出的選擇即使不是最好的,但也是對他意義匪淺的。身爲父母,我們不可能守護照看孩子一輩子,他們遲早都會自己生活和獨立,我們能做的,只有讓他們學會選擇。

6. 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

戀愛可以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但作爲父母我們一定要在孩子戀愛前教會他們責任感和性教育,讓他們懂得怎樣纔是對自己愛的人好。

7. 不要打罵孩子

“打”是讓孩子認錯的最快捷的方法,但卻不是讓孩子改正的最好的方法。只有將道理說清楚,讓他明白錯在哪兒,怎麼改正,纔是最正確的方法。

8. 不要對孩子撒謊

當父母對孩子做出承諾卻沒有履行時,孩子就會逐漸變得不相信任何人,繼而變得孤僻和缺乏安全感。更甚者,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變得謊話連篇。

9.不要因爲工作忽略孩子

無論多晚,無論多忙,請你至少抽出幾分鐘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因爲這幾分鐘的陪伴,對於他們來說,是天堂。

10.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說“等一等”

面對孩子的發問,即使你在進行工作,即使你忙着家務,即使你沒有空閒,也要停下手中的事,來回應他們,可以是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也可以是告訴他們道理;但就是不要忽略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着的,這很重要。

教育,是完善人生旅程的責任感。孩子,是父母完整的人生、愛情的結晶、未來的希望,所以,請用你們的愛去給予他們成長,讓他們能得到快樂和幸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