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馬立霜:儘快建立醫聯體內醫保總額付費制度

新京報訊(記者 閻俠)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於2019年1月12日下午開幕,目前會議還在進行中,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廊坊兒童醫院院長馬立霜今年帶來了多份提案,主要是關於兒童健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

在去年的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中,馬立霜就建議建立產前諮詢機制,開展胎兒畸形多學科聯合門診,將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體系縱向緊密結合。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去年的提案已經有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將繼續推動這件事。

“出生缺陷防治是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要求,意義重大。”馬立霜說:“提高出生缺陷救治水平、降低圍產期新生兒死亡率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實現提高人口質量及國民幸福指數的目標。”

馬立霜指出,北京醫療資源豐富,醫藥科技創新資源優越,醫療衛生領域科技實力雄厚,但是還存在不足:“一是,臨牀醫學研究支撐力度不足,目前我國疾病診療指南95%以上的研究證據均依賴國外,急需建立適合自己民族人羣的標準和指南;二是,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醫藥健康領域基礎研究能力和開展前沿技術攻關能力亟待提升;三是,學科、技術交叉融合發展不足,新藥研發創制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能力亟待提升。”

因此,馬立霜建議:“以胎兒新生兒膈疝三級防治醫療新技術研究作爲切入點(切口小,撬動作用大),以產科、新生兒外科內科、遺傳、分子生物、生命科學等學科加強合作爲基礎(可以組建新型重大結構畸形研究團隊,研究重大結構畸形三級防治的精準對策);從源頭上減少重大結構畸形的發生,從救治環節中減輕重大結構畸形對兒童的傷害;打造國際標準和開放共享的臨牀研究平臺,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臨牀研究隊伍,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以此爲基礎之一,使北京成爲全球新型治療技術研發中心之一,顯著改善診療行爲和診療質量,成果具有國際性,又可以造福百姓。”

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馬立霜告訴新京報記者:“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作爲醫療衛生保險體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對於推動醫聯體建設來說至關重要。”

所以,馬立霜建議:“大力推進我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儘快建立醫聯體內醫保總額付費制度。”

具體建議包括“依託我市醫聯體和分級診療制度,對醫聯體內的醫療機構,不再以單個醫療機構爲總額預付單位,而是將醫保總額打包給醫聯體內龍頭醫院,由龍頭醫院管理醫保總額的額度。同時醫保部門設置一定區域內居民健康的關鍵指標,加強監管和考覈,引導患者下沉。”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