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驻美机构改名,这个花枪很无聊|京酿馆

与其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装自嗨,不如踏踏实实改善两岸关系来得实在。

文 |徐立凡

热衷一件无聊的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热衷一件无聊的事。

台岛的深绿分子一辈子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改名--把带中国字眼的title 改成台湾。似乎改个名就算大志得遂。

日前,台湾当局宣布驻美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改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改名大业又进一步,部分台岛绿媒和绿营政客弹冠相庆,纷纷欢呼“台美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过,这番自嗨姿势遭到不少台湾网友的嘲笑。有人问:“改个名改变了什么?”有人说:“又当棋子了,看不懂吗?”

不是自己看不懂,是希望台湾民众看不懂。这不过是为民进党攒点人气,为执政涂点口红。

  一、装自嗨是为了虚饰政绩

给执政涂点口红,是蔡英文当局现在最着急的事。原因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初选已经启动,由于过去执政三年多,内政、两岸关系被搞得一塌糊涂,蔡英文在多数民调里都居最末。

如果政治行情始终上不来,蔡英文就将创造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来的一个纪录:第一个只干了4年被轰下去的人。此前,陈水扁马英九都干满了两届。当然,陈水扁的第二个任期是靠“两颗子弹”才保住的。

低迷人气让蔡英文能创造的纪录不止这一个。成为政党候选人需经过党内初选。此前,蔡阵营的判断是,民进党内不会有人出来与蔡英文争初选。

孰料赖清德3月份在艰难地帮助民进党赢得台南“立委”补选后,突然登记参加民进党初选,而且民调一度高过蔡英文两倍有余。

如此一来,蔡英文还将创下在任领导人却过不了党内初选的纪录。

于是,着了急的蔡英文长袖善舞,以挽颓势:自称“辣台妹”呛声大陆,扮演网红,利用手中行政资源打压对手,种种手段不一而足。

而大肆宣扬台岛驻美机构改名,是为了虚饰政绩。把“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改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想表达的意思是,只有我,能让“台湾”正名化,而且还能得到美国的承认。

改个“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的名,就想灌下这么多迷魂汤,难怪不少台湾网友表示喝不下去。

二、玩弄概念如同说段子

台岛一些人出于政治考量玩弄概念,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境界。我们举点最近的例子。

比如赖清德,公然自称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好像很有勇气。但是最近为了在民进党初选中能赢得浅绿、中间选民的支持,他把“台独”的内涵临时改了。

他的解释是,台独其实已经实现了,所以以后也不会宣布“台独”,他更愿意把他的台独主张表述为“台主”。

作为一个医生却想出了“台主”这么个新政治名词,令人非常怀疑赖清德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

又如,自两蒋时代以来,就规定主管内政的负责人每年都必须祭拜位于台南市东的延平郡王祠,即郑成功庙。

民进党上台以来取消了这一传统。民进党行政机构发言人谷拉斯·尤达卡甚至声称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人,她不是中华民族,尤达卡是她有意保留的日本姓。

谷拉斯的言论惹怒了郑氏后裔家族,宣称要改到大陆祭祀。种种压力之下,民进党不得不去祭祀一下。

主管内政的徐国勇不情不愿地去了。在祭文中,他公然篡改历史,把郑成功描述为主张台独的英雄,全然不顾大明王朝封的“延平郡王”的牌匾就在头顶。

还有更厉害的,有深绿名嘴连中国的“中”字都听不得。在节目里公然号召把“古今中外”改成“古今台外”,把“中肯”改为“台肯”。连绿媒高管都看不下去了,只好停播了节目。于是名嘴现在办自媒体去了。

不少大陆网友把这些歪曲事实、巧言令色的事当段子看,但其实透射出来的是台岛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的退化。

  三、刷名称是因为无路可走

玩弄概念之所以风行,说到底是因为没有其他路可走,所以只能耍花枪。

自李登辉以来,台独做过各种试探,结果发现路都走不通。

李登辉先是搞“戒急用忍”,之后搞两国论,引发了台海危机,最后只能搞台联小团体去了;

陈水扁开始宣称“四不一没有”搞暗独,后来搞明独想推动台独公投,也走不下去,自己私下也曾承认台独成功不了;

蔡英文和陈水扁基本一个路子,先是宣称“维持现状”,之后在各个领域改变现状,推动“去中”,导致政治行情一落千丈。

道路千万条,没一条能走台独,但又要维持深绿的支持,所以只能刷名称、刷概念了。

不但台独无路可走,台湾经济也因此与多边体系渐行渐远。不少台岛人士经常感叹,如果不是李登辉搞“戒急用忍”台湾资本能够西进,台岛经济本可获得同步增长动能;

如果两岸服贸协定能够通过,台岛就可借大陆跳板加入全球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这些都是透彻之语。与其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装自嗨,不如踏踏实实改善两岸关系来得实在。玩概念,终究是骗不了人的,连进段子大全的可能都没有。

徐立凡(专栏作家) 

相关文章